親愛的自己,親愛的你!
這會大家的說法更多了,有說三十萬的,又說十萬的,有說五萬的
毛線看了下舉手的幾個同學,“楊誌,你講!”
“我父母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兩萬。”楊誌小聲說道。
他第一年的學費是靠縣裡的獎金,第二年是靠助學貸款,他的生活費全是靠勤工儉學來的,即使這樣,他每個月還能擠出200塊給鄉下的父母。
城裡賺錢的路子很多。
“我家也是,我家隻有我媽可以乾活,我媽養了好幾百隻雞,下好多雞蛋,一年下來剛好夠我的學費和生活費!”李美玲揚著臉,有點小驕傲。
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她媽希望她可以去大城市生活,不用像她一樣成天圍著雞窩豬圈轉。
“還有誰有話要說?”毛線環視了一圈她的學生,在確認沒有人回應之後,從書包裡掏出兩個紅包,分彆遞給那兩個學生,“這是老師的心意,獎勵你們勇敢、坦誠、敢於直麵自己的出身。”
學生們中間起了點小小的騷動,特彆是那幾個同樣來自農村家庭更困難的學生,早知道有這等好事,他們也說了呀,這可是真金白銀啊。此刻他們臉上的表情很是複雜,有羨慕、有嫉妒、也有不平。
毛線將他們的表情一一收入眼底,笑了一下,“那麼,誰能說說你們一個月的開銷?”
“1500!”
“1800!”
“2000!”
“3000!”
同學們紛紛說道,一些花費更高的孩子,聰明地選擇了閉嘴。他們一個月的開銷,很明顯高於那幾個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你們報的恐怕隻是零花錢吧?”毛線用手指了指腦門,“那麼,請你們再想一想,那些年均收入隻有一兩萬,還得供養孩子上學的農民家庭,是如何過完這一年的?”
這次,學生們拿筆在紙上算著一個月的基本開銷。
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根本就沒法活!
“李美玲,你說下?”毛線把目光落在這個來自農村的姑娘身上。
“老師,我們家最大頭的開支,就是我。其餘也沒啥花銷。”李美玲掰著手指頭數著,“我媽每年養兩頭豬,一大一小。過年的時候殺一頭留一頭,豬肉會直接燒好,就夠一年吃了。菜的話,夏天院子裡應有儘有,吃不完。冬天的話,吃乾菜或者醃菜,也不用買。麵也不用買,每年的糧食都夠吃。就是衣服花點錢,我媽每年做兩身新的,夏天一身,冬天一身。”
這下,班上就炸開鍋了,有同學直接問“李美玲,你家有多少地啊?”
“十幾塊吧!”李美玲說道,具體她也不是很清楚。
“那怎麼種的下那麼多種農作物?”
“怎麼就不能了?”李美玲反問道“你比如說玉米地裡,可以種高粱、可以種豆角,再放幾苗向日葵。夏天吃鮮豆角,秋天吃鮮玉米,冬天吃乾豆角,還有用大豆和玉米煲雜糧粥,也可以做豆包,過年還能炒瓜子!”
“我的天哪!”城裡孩子興致一上來就完全顧不上毛線這個老師了,“美玲!今年暑假我去你們家掰玉米吧!”
“對對,還要炒瓜子!”
“抱歉,我家今年不種玉米。”李美玲笑道“不過,倒是歡迎你們來摘棉花!”
“嗯?”學生們又是一愣,問道“咋不種玉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