嫋嫋欲何依!
這個理由倒是有趣,餘嫋嫋覺得很新奇,沒辦法,她長這麼大,一直都是和朱麗安住著獨門獨戶的彆墅,哪怕後來朱麗安不在了,她也是自己住著單身公寓。並沒有多少和鄰居相處的經曆,所以對於老奶奶這種樂於和鄰居們打交道的情況實在是沒多少了解。
“人老了,就愛個熱鬨,小餘等你老了就懂啦。”老爺爺從屋裡端了茶壺和茶杯出來。
餘嫋嫋連忙起身接了過來,老爺爺謝過了餘嫋嫋就自行走到自己的搖搖椅上,搖著扇子閉目養神。
有了第一次在一德樓的經曆,餘嫋嫋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耐心的等著老奶奶將所有想問的都問了一遍,偶爾也回答一兩個其中的問題。
旁邊老爺爺也不插話隻是笑眯眯的看著自己的小老太太,時不時的將倒好的熱茶和切好的水果推到老太太和餘嫋嫋的麵前,的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樣。
餘嫋嫋一早就注意到了爺爺這寵溺的目光,心裡也變得像風一樣綿軟,想著被這樣溫柔的人愛著一輩子都會特彆幸福吧。
說了好多最近的情況,老奶奶終於在老爺爺的提醒下,想起了讓餘嫋嫋過來的初衷。
“是這樣,小餘。”老奶奶拿過老爺爺的保溫杯續了熱水進去,“前兩天我不是給你打電話了嗎,是一起在樂善堂的老夥伴兒那天閒聊,說王院長最近好像回來了。”
終於聽到關於王院長的消息,餘嫋嫋的心像擂鼓一樣咚咚直跳。
“我和老頭子趁著早上遛彎兒的時候出去打聽了一下,說是大概就是這兩天。”老奶奶又補充了一句。
“那您知道這位王院長的家在哪裡嗎?”餘嫋嫋按捺著心中的激動,急切的問老奶奶。
“這個我們倒是不知道,不過你可以去樂善堂也就是現在的光明福利院裡去打聽一下。”老奶奶想了想,有些歉意的說。
“好的。”餘嫋嫋心裡雖然有些失望,但是也知道,老奶奶能幫她留心王院長回來的事情就已經很好了,自己在要求彆的對於兩個年邁的老人來說也有些過分了。
因為兩個老人的孩子在國外,也不常回來,家裡難得來餘嫋嫋這麼個客人,所以老奶年拉著餘嫋嫋的手絮絮叨叨的聊了好久,好在,餘嫋嫋也是個善解人意的姑娘,體諒老兩口這種孤獨寂寞的心情,也耐著心思陪著坐了又坐。
祖孫三人一直聊到日上三竿,老兩口要留餘嫋嫋吃飯,餘嫋嫋怕給兩人添麻煩,婉拒了,謝絕了老兩口的一送再送,餘嫋嫋出了門。
餘嫋嫋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江南煙雨,青石古巷,因而在出門的時候特意問了老奶奶,這巷子的儘頭通向哪裡,老兩口很是熱情,看的出來兩位老人家是真的對這裡有感情,不然也不會在地產公司開價那麼高的情況下還是舍不得離開這裡。
聽說經過這附近居民的共同努力,這條青石巷已經成功納入了江州市的老街規劃區,秉承著做舊如舊的觀念,市政府要將這裡打造成展現江州曆史的老城區,作為江州的名片來向各方來客展示江州過去的人文風貌。
站在門口分辨了一下方向,餘嫋嫋從巷口沿著蜿蜒的青石板向前走去。
餘嫋嫋穿的是一雙平板布鞋,踩在清涼的石板上幾乎聽不到聲音,她就像在夢中那樣,左手輕觸著青磚白瓦的牆麵,一步一步踏著塵封的曆史。
站在門口分辨了一下方向,餘嫋嫋從巷口沿著蜿蜒的青石板向前走去。
餘嫋嫋穿的是一雙平板布鞋,踩在清涼的石板上幾乎聽不到聲音,她就像在夢中那樣,左手輕觸著青磚白瓦的牆麵,一步一步踏著塵封的曆史。
餘嫋嫋將思想放空,就這麼往前走,身邊不是跑過放學歸來的孩子,耳畔還會偶爾傳來父母喊自家孩子回去吃飯的聲音,餘嫋嫋開始的時候還能聽得到,到後來就乾脆沉浸在了對這悠悠青石巷的懷想當中。
走著走著,隨著步履的不斷移動,一片迷蒙的淡紫色花霧漸漸映入餘嫋嫋的眼簾。
“像,太像了。”餘嫋嫋看著這片花海不經喃喃出聲。
這片花海簡直太像她夢中的那片紫藤蘿瀑布了。
餘嫋嫋腳步加緊往前,她想知道,伴隨著這片紫藤蘿瀑布而來的會不會有夢中那扇沒來得及打開的裝著銜著銅環的獸首大門呢?
餘嫋嫋不知道該如何描述她現在這種心情,命中注定?又或者怪力亂神?不知道,餘嫋嫋隻是看著在花海掩映下的大門微微失神。
右手食指伸出去想要觸碰那打磨的光滑如鏡的銅環,卻又在觸碰到的一瞬間仿佛被火燙到了一般縮了回來。
古人說近鄉情更怯,大抵就是這樣了吧。
終究是不甘心就這樣錯過,餘嫋嫋終於鼓起了勇氣又一次附上了黃銅門環,輕輕地敲了三下,見到餘嫋嫋一臉茫然“請問,你找誰?”
很尋常的問題,但是卻把餘嫋嫋問住了,因為她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找誰,隻是順著心意叩響了陌生人的大門。
“額……哦,我,”餘嫋嫋有些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您家的這紫藤蘿是怎麼養的呢?開的可真美啊。”不得已,餘嫋嫋指向了半掛在牆頭、屋頂,甚至延伸到遠方的花海,問道。
“哦,這個呀,是院子裡有一棵藤蘿書,因為花朵開的太繁盛了,才會讓人以為是掛在了牆上。”中年女人大概也是個愛花的人,聽說是來問關於藤蘿的事情,一點都沒覺得不耐煩,耐心的指著掩藏在花朵之下的樹枝給餘嫋嫋解釋著。
果然,餘嫋嫋在層層疊疊的花朵之下看到了或粗或細的藤蘿花枝,正是這些花枝支撐著花海向四處伸展、蔓延。
“不過,從我來這裡看屋子,這藤蘿樹就在了,隻是前幾年都不怎麼開花,不知怎麼的,今天突然就枝繁葉茂起來,大概是今年的天氣比較適合吧。”那位大姐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