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彆的廠引進設備,估計很難,即便是有,對方也舍不得拿出來,茅台酒廠想要購置先進的生產設備,還是需要上級部門,需要當地政府的幫助,從這方麵著手效率更高。”陳浩說道。
“咱們國家工業還是挺落後的,目前來說,隻是一個農業國,生產設備絕大部分還需要進口,這方麵靠一家單位去聯絡溝通設備廠家,肯定不太行。”
“得要由政府部門去跟國外的廠家聯係。”
國內好多生產單位的生產方式實際上比小作坊強不了多少,能半自動化就已經算是了不得了,而且還是效率比較低的半自動化。
這也是製約產能的主要原因。
“你說的這點,我也知道。”周開廉喝了口茶水。
他對陳浩的話頗為認同,“但是反正也是要過來的,就摟草打兔子,管它能不能成,先試試,能打到三瓜兩棗的最好,打不到也無所謂。”
“座談會的目的不隻有一個。”
“就算是產能提上去了,其他需要考慮的地方也不少,就好比銷售,如今的經濟體製實際上對產品的銷售影響蠻大,茅台在這方麵同樣如此。”
生產和銷售都得按照計劃進行。
有些人總是一廂情願的,指望靠紙麵的數據,靠理論的數據,就將一切計劃的明明白白,計劃的周到,沒有缺漏。
實際的結果卻是按住一頭,另外一頭卻可能出現紕漏。
會讓生產,銷售,分配,過於僵化。
如果再有個一個外行,去指導內行,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
“這些都隻是暫時的,肯定會鬆動,而且實際上不是已經有所鬆動了嗎?”陳浩笑著說道。
他很有信心,“像是周廠長,你在茅台廠實行的一些小的改革,對職工工資方麵作出調整,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提升生產效率。”
“這些既然能做成,沒有受到上級領導的責怪,就說明是默許的。”
“後續你就是再稍微做出一些看起來比較出格的事情,隻要是有利於茅台廠發展的,多半也是沒有問題的。”
陳浩在給周高廉信心,給對方洗腦。
按照前世的曆史進程,城裡單位的改革得要等個一兩年才會陸陸續續的開展,企業在人事,財務等方麵的自主權力會增加。
廠長、經理之類的領導,在經營方麵會獲得更大的權力。
但是,自己既然出現了,肯定得讓這個進程稍微加快些,至少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方麵,可以加快些。
事事提前一步,才能吃到肉!
分田到戶能被自己橫插一腳,在紅旗生產隊先開展,那麼城市裡的單位改革,稍微提前一兩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揣摩上意,有誰能比的過自己?
“你說的很有道理。”周高廉點頭。
他看著陳浩,再次發出邀請,“真的沒有興趣到茅台廠?實話跟你說,我是空降到茅台廠,手底下沒有什麼能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