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熠打定主意,帶著一眾得力手下追擊而去,卻不知,他甫一離開皇宮,燁王府那邊就收到了消息,蘇清歡後腳便入了皇宮,正式與他開始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隻不過這一次,蘇清歡是把控大局的那隻貓,而沈輕寒,成了那隻被溜的團團轉找不著北的老鼠。
“傳陛下旨意,朝中官員家中,凡年滿十八的適齡嫡係子弟,品貌出眾者,皆送入皇後宮中侍奉,違者斬。”
“傳陛下旨意,國中不得有妄議皇後者,汙蔑皇後清譽者,斬。”
“傳陛下旨意,朕龍體有恙須靜養數日,皇後代為臨朝,後令如朕令,違逆者,斬!”
一連三道旨意,三個斬,卻句句不離皇後,宮中眾人聽得膽戰心驚,滿腹不滿滿腔怨憤卻無處發泄。
陛下這是瘋了嗎?
舉國請旨廢後,他置若罔聞。
十萬將士性命,他不管不顧。
卻在這樣人心浮動的時候,不顧一切力挺妖後,這樣色令智昏的君王,真的是他們今後要不顧性命賭上一切追隨的人嗎?
而追隨這樣昏聵的帝王,他們東朝真的還有希望嗎?
這一刻,無數人心底對新帝產生了無邊質疑。
然,滿朝文武除了張賀,無人敢對此三道聖旨提出異議。
“敢問娘娘,陛下何在?龍體有恙是如何有恙?可叫了太醫看診?\"
張賀看著上首一身紅色常服,雖行了封後大典卻並未進行到最後一步,也並入皇家玉蝶,此刻卻以皇後自居的蘇清歡。
三年前出使南霖,張賀曾有幸見過此女幾麵,卻並未正麵交鋒。
可僅憑一己之力便撐起整個玲瓏城,短短數年便將北冥玩弄於股掌,攪得北國內憂外患不斷的人,又豈會是尋常女子。
就連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殿下,東朝如今的新帝陛下,也為這女子癡迷著魔,不過一切也要封她為後,雖說,這其中少不了利用此女的多重身份,為東朝的將來鋪路,可明明有更加穩妥的法子,陛下卻偏是不聽,一意孤行至此,弄得朝中和民間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怕是——
張賀沒敢再想下去,今日這三道旨意一旦頒布下去,這朝陽城怕是要徹底亂起來了,僅憑那第一道聖旨,就足以讓陛下好不容易收複壓製的世家貴族,徹底鬨翻了天。
瞧瞧那是什麼旨意?
讓官員家中嫡子入皇後宮中侍奉,這已經不是有違綱常,而是斷人血脈的陰狠之事,陛下一個選秀挑走了人家精心培養的嫡女,皇後一句侍奉又選走了人家用來繼承家業的嫡子,這這這、何其荒唐?
不是明擺著讓人斷絕血脈,無可傳承,等同逼著人造反啊。
而張賀所擔憂的,正是蘇清歡所願,她就是要逼這些人一把,不狠狠的逼上一逼,世家貴族的那些藏著掖著底蘊底牌,哪裡舍得拿出來?
他們不拿出底牌,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扳倒沈熠,如何能達到她想要的效果。
\"丞相,實不相瞞,陛下此刻實際並不在皇宮。\"
張賀神色微動,不久前,陛下率領心腹秘密出宮之事,他自然是收到了消息,之所以順著龍體有恙的話問,不過是為了試探蘇清歡的態度。
他想知道,這位玲瓏少主對陛下所籌謀之事知曉了多少,是否還是一如三年前那般全力支持陛下。
三年前是他親往玲瓏城接回陛下的,自然清楚兩人間的諸多糾葛,張賀隻是擔心,國中近日之亂是否與她有關,太多苗頭都指向了一個人,似乎自從陛下將此女接到身邊後,東朝便諸事不順。
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張賀總覺得,這位玲瓏少主或許知道了些什麼,故而在暗戳戳的引導風向報複陛下。
\"那敢問娘娘,陛下去了何處?為何聖旨上說龍體有恙?\"
蘇清歡看看張賀,又看了看翹首以盼的滿朝文武,遲疑問道:\"丞相大人,你我也算老相識,三年前在南霖和玲瓏城也曾兩度合作,我念著咱們之間的、交情,不願當中與你為難,你確定要我當眾說出來?\"
蘇清歡一段似是而非的話,成功讓張賀變了臉色,也成功讓滿朝文武對張賀起了疑心。
女子曖昧的表情和言語,讓張賀登時憋悶的老臉通紅,他一個天命之年的老頭子,能與她一個可當孫女的人,有什麼鬼的交情,這些人那是什麼眼神?
\"娘娘慎言,老臣的確感激當初在迎回陛下之事上,您給予的幫扶,但除此以外,老臣與您並無其他交情可言。\"
\"是,丞相大人說的極是,是我單方麵仰慕大人,德高望重胸有成算罷了,自然不會有、其他的交情。\"
蘇清歡故意語含委屈,扭頭抹了兩滴鱷魚的眼淚,給眾人留夠遐想的空間,她這才回歸正題。
“丞相不是想知道陛下去了何處嗎?我說就是——”
\"數日前,本宮於禦曲園看戲遭遇刺客,險些葬身火海,陛下趕到時我已被賊人威脅擄走,後、雖受了些磨難,但也成功被陛下找回。\"
\"隻是本宮受辱,陛下尤為痛心,為安撫本宮,陛下決定親率禁軍追擊賊人雪恥,並下旨遴選優秀男子慰藉本宮受傷之身心,但因此事不好說於明麵,這才謊稱龍體有恙。\"
\"丞相,如此,本宮可解釋清楚了?\"
蘇清歡站在高處,就那麼嫋嫋婷婷的看著張賀,眼神裡的委屈怎麼也藏不住,一副我受了委屈但我不說的架勢,讓底下的文武百官更加浮想聯翩。
有人不禁猜測,難不成,丞相與這妖後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淵源?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妖後如此殊色,丞相大人雖年紀大了些,可萬一老當益壯,也動了凡心呢?
張賀被她故作曖昧的姿態氣得險些仰倒,說話就說話,好歹是陛下親封的皇後,做出那副妖媚姿態是要鬨哪般?
他滿腹不滿與委屈,還沒處去說呢!
\"娘娘說的清楚明白,老臣已然知曉,既如此,這三道旨意應是陛下口諭,無玉璽明旨,便做不得數。\"
\"不若,一切等陛下回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