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楚王,猶如巨石砸入平靜湖麵,在所有人的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
如今誰不知道楚王之名?
兵臨皇城,險些改朝換代。
後雖遠走北寧城,卻是逼得當朝皇帝下了罪己詔。
隨後北寧城幾次大戰,先後擊敗女真屠蘭軍,又將大啟十五萬聯軍殺得節節敗退,終成北寧城之主。
“他就是楚王秦軒?我們大啟的一代戰神?”
有人驚呼,情緒激動。
“聽說北寧城現在是城中之國,就連朝廷都無法管轄,這楚王果然厲害。”
“大啟皇帝殘害忠良,害得楚王這樣的人物不得不遠走北境,實乃我大啟最大的損失。”
有清楚當年逼宮一事的大儒,忍不住哀歎。
但更多的,卻是對秦軒極為支持的一批儒生。
“楚王殿下,您竟真的來聖廟了!”
“楚王,北寧城如今可還安寧?大啟沒有鎮守南疆邊關,已然烽火遍地。”
“楚王,您那兩首千古絕對,真的有下聯嗎?”
“……”
人們一個接著一個地發問,那種發自內心的崇拜和擁護,讓古爾納和崔世文這兩個外夷之人看得目瞪口呆。
因為在兩人看來,秦軒就是大啟的叛國之臣,可為什麼他們會如此擁護秦軒?
“感謝諸位厚愛,本王等會再與諸位閒聊,請先容我回答儒聖大人的問題。”
秦軒自己也沒料到,自己在這些儒生心中竟然擁有如此之高的地位,或許這其中最大的因素便是北寧紙吧!
北寧紙的出現,讓天下儒生人人有紙可用,這變相打破了門閥氏族對於讀書人的控製。
現場逐漸安靜下來,不少儒生都在好奇堂堂楚王,是否會說出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儒聖此時麵帶微笑,絲毫沒有因為揭穿秦軒真實身份而感到愧疚。
隻是他那雙閱遍人間的雙目,卻多了一絲連秦軒都未曾發現的欣賞和愛才之意。
一個人如果能夠得到大部分人的愛戴和擁護,便已經證明了此人的不凡。
“儒聖大人問我為何讀書,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秦軒開口,瀟灑從容:“但我回想了一下,似乎一開始讀書,隻是父母之命,後來讀書則是為了有所作為,不被旁人比下去。”
他這裡所謂的旁人,眾人都知道說的是大啟的其他幾位皇子。
“但等到我鎮守邊關,看到大啟百姓每每死於戰亂,士兵為國捐軀,我才發現讀書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少死點人。”
說到這,不少人已經被引起了共鳴。
哪個讀書人出生之時,不是被父母要求,才去讀書的?
等到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便越發地刻苦了幾分。
“哼,廢話連篇,這些道理誰不懂?”
崔世文心中冷笑,對於秦軒所言頗為不恥。
但古爾納和潘若安以及在場大部分大儒,卻是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這世間,唯有真話最是打動人。
“那麼你現在呢?為何讀書?”
儒聖顯然也很欣賞秦軒這幾句雖直白,卻又發自肺腑的真心話。
秦軒沉吟了一下,開口道: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