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翊領兵至倉亭,與袁紹決戰。
李翊共將兵四萬人,俱是勁卒,可戰之士。
其中步兵有三萬人,騎兵有一萬人。
然李翊隻將騎兵置於中軍處,並不打算直接派上場。
他將望遠鏡取出,遙遙眺望袁紹軍陣。
隻見人山人海,旌旗蔽日,少說十五萬眾。
方知袁紹所言非虛,其能動員之兵力,實屬可怕。
兩軍對峙,都等著對方先出招。
袁紹知道河南軍士單兵戰力強,所以並不著急派出軍團進攻。
李翊率先出牌,下令道:
“張儁乂聽令!”
張郃披堅執銳,大聲應道:
“末將在!”
“汝即率麾下八百兒郎,出陣挑戰!”
“喏!”
在接到軍令之後,張郃即率本部大戟士兵,擺出方陣,闊步走了出去。
“高順聽令!汝即率陷陣營,亦布下陣勢。”
“協助張將軍守禦!”
“得令!”
高順領命,即率陷陣營一千八百人,同樣擺出方陣。
與張郃的大戟士布下陣勢軍,共計兩千六百人。
陣勢的變化,早已驚動了遠處的袁軍主將。
傳令兵飛馬報給袁紹,言說李翊軍已經派出一隊方陣了。
袁紹即站在犛蓋戰車上,舉目眺望。
“好雄壯的軍士!”
袁紹嘖嘖感慨,心中已經篤定這支方陣就是李翊軍最精銳的步兵部隊。
因為這種披甲率,是不可能大規模組建的。
那麼李翊既然擺出來了,袁紹說什麼也得將它吃掉。
隻是如何吃,卻是袁紹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問,這支部隊不就兩千多人嗎。
袁紹十多萬人,對上這兩千多人至於這麼謹慎嗎?
其實這還是遊戲思維作祟。
覺得自己隻要有部隊,直接平a上去就可以了。
我們說過,一支部隊的士兵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
通常披甲率最高的部隊,就是戰力最強的部隊。
而這支戰力最強部隊往往是全軍的主心骨。
一旦它被殲滅了,剩下的部隊士氣就很容易崩潰。
這就是李靖說的:
“譬如弈棋,兩敵均焉。”
“一著或失,竟莫能救。”
現在李翊既是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也是把自己的“破綻”給暴露在了袁軍麵前。
袁紹眯起眼眸,沉吟了半晌,並未著急應對。
眾將雖然無話,卻也十分緊張,都在等待袁紹下達命令。
李翊也闔著雙眸,不發一言。
兩人雖隔著數裡,但都在揣摩對方的心思。
“馬延、張顗聽令。”
袁紹終於還是忍不住了。
這支精銳部曲,說什麼也得將它吃下來。
“汝二人各領一隊騎兵,前去挑戰!”
“得令!”
馬延、張顗即率本部騎兵出陣。
袁紹又對烏維說道:
“請將軍率本部勇士,掩護我軍衝陣。”
由於土山一戰先登營死傷殆儘,袁紹已經沒有大規模的遠程部隊了。
所以袁紹請出了這隊匈奴騎兵,以遊牧之騎射,拉扯賊軍。
“願為袁公效勞。”
烏維手提長矛,馬背遊擊弓,將矛衝身後一招,大喊一聲:
“Дaвan!(衝啊)”
眾匈奴騎兵齊齊發出陣陣嗚哇的吼叫聲。
命令一經下達,即分作左右兩隊,勢如羽翼。
“大都督!袁軍進攻了!”
探馬慌不迭地衝到李翊麵前。
“……嗯。”
李翊緊皺著眉頭,對陳王劉寵吩咐道:
“大王,就請您率本部蹶張士,分作兩隊。”
“各引一千五百人,伏於步兵方陣之後。”
劉寵一拱手,朗聲道:
“樂意效勞。”
一頓,又道,“更乞借黃忠、蔣欽一用。”
黃忠、蔣欽皆是射箭好手。
此次決戰,李翊也是從各部郡縣征召回來了不少優質將領。
李翊欣然從之,命黃忠、蔣欽俱聽候劉寵吩咐調遣。
二將領命,取來箭袋、長弓,下馬入隊。
劉寵命黃忠、蔣欽各領一隊蹶張士,伏於門旗之下。
雖然人數龐大,很難完全隱藏。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尤其騎兵已經衝起來了,是不可能中途停止的。
現在李翊與袁紹都各自打出了自己的優勢牌。
接下來,就要看看誰的點數大,誰的牌品好了。
烏維將匈奴騎分作兩隊,待掐好距離之後,即命兒郎彎弓搭箭,朝著張郃的步兵方陣猛射。
右隊騎兵射左隊步兵,左隊騎兵射右隊步兵。
這也是遊射的傳統戰法,即“左射右,右射左。”
之所以這樣射,是因為正麵好防禦。
左邊射右邊,右邊射左邊,可以讓正麵、左麵、右麵、上麵全部被箭雨包圍。
大戟士軍、陷陣營士齊齊舉盾,上下左右無死角覆蓋住全身。
砰砰砰!
箭矢如雨點般打在盾牌上。
雖然盾麵寬厚,然仍有不少箭矢自夾縫中伸進去,正中士兵的眉心。
不少士兵倒在了地上。
不過靠著出色的防禦,一輪箭雨下來,死傷算是極少的。
而當看著一輪箭雨下去,這隊步兵方陣仍在前線堅挺之時。
烏維的臉色已經不大好看了。
事實上,
麵對人家的全副武裝,他們的騎兵想純靠武力將之全部殲滅是非常困難的。
不論是近戰騎兵還是遊騎兵,真正的作用是士氣打擊。
騎兵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他們速度快、力量大、震撼性強。
如果親臨戰場,看到一大隊騎兵排山倒海地向你衝來。
那個視覺效果將無比震撼。
所以許多步兵見著騎兵衝來,就容易心中生怯。
還沒開打,就慫了打算跑。
但你越是想跑,就越能讓騎兵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畢竟兩條腿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人家還沒開打,你就崩潰了。
不僅後麵的騎兵要追著你砍,你自己人還得幫著踩你。
這就是騎兵打步兵能打出屠殺性效果的原因。
事實上,步兵擺下陣勢之後,對上騎兵的劣勢並不大。
但前提就是他們不能慫,必須得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老兵。
所以李翊在糾結了很久,才選出了高順訓練多年的陷陣營,以及隨張郃征戰多年的大戟士兵。
對於李翊來講,最悲壯的角度,張郃、高順將會成為他的“棄子”。
這些步兵敢死隊,隻能舉著盾牌奮力向前。
隻要他們能把袁紹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吸引出來,那他們的戰略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一場戰役,騎兵部隊是隻能用一次的。
因為不止步兵有方陣,騎兵其實也有方陣。
一旦他們衝了,就失去了速度和陣型。
就會變成漫山遍野,參差不齊的騎兵單體。
這種騎兵單體威脅是非常小的,再多的騎兵也將變成一盤散沙。
其整體的殺傷效果也將大幅下降。
再把騎兵整合起來組在一起,會非常麻煩費時間。
所以騎兵的效果往往是省著用的。
在與步兵的對戰中,恰恰是能儘量不用就儘量不用。
因為騎兵珍貴,最大的效果就是將對方的陣型衝散。
步兵沒了陣型,單兵戰力就更弱了。
所以在使用次數有限的前提下,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李翊通過這個布陣,就是打算誘出袁紹最強的那張優勢牌。
即便你的王牌,把我這兩千多精銳全部打死了。
但你的騎兵陣型也衝散了,你已經失去了你最大的那張優勢牌。
但我的最強牌——涼、幽、並三州鐵騎還沒有打出去。
我隻須指揮我的步兵貼過去,再讓騎兵部隊衝散你的陣型。
你被衝散的步兵,如何跟我的步兵方陣打?
“不許退!務必頂住!!”
李翊掣劍在手,厲聲大喝。
眼見對麵的騎兵齊出,李翊定下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已經完成。
即誘使你打出王牌。
第二步,就是頂住這張王牌的進攻。
他下令讓步兵排下陣勢,抵在張郃部曲的身後,幫他分擔壓力。
一麵又催促張郃軍舉盾向前。
隻有向前推,他們才有機會反擊。
但這也意味著,張郃軍的“被射麵積”也將增大。
“全軍向前!進!”
軍人骨子裡便是服從,張郃也不例外。
他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沒有想過更多。
隻知道李翊下令讓他向前,他便向前。
“進!進!”
眾軍口中喊聲不斷,擋在前方,闊步向前。
他們身穿大鎧,持盾一口,人如頑鐵,往前撞去。
噠噠噠!
許多箭矢落山,打在盾山,聲音沉悶。
噗噗噗!
不少步兵被箭矢射死,血流滾滾,倒在地上。
身後之人,便踩踏著戰友的屍體,繼續前進。
場麵正顯悲壯。
身後望見的士兵,無不心潮澎湃。
而伏在旗下的劉寵,更是出汗如漿。
他伸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望一眼前方已經排列好的蹶張士。
暗想李翊為何還不下令放箭,敵軍明明已經進入到了射程範圍之內。
李翊等了片刻,見袁軍騎兵又拉近了不少距離,直到距離隻剩數十步的時候。
這才果斷下令道:
“放箭!”
“放箭!!”
一聲令下,三千張強弩同時發射。
棒棒棒……
弩矢瞬發,鼓號齊響。
數不清的弩矢如雨點,遮天蔽日地飛向袁軍騎士。
噗噗噗……
還在衝鋒的騎兵躲避不及,紛紛中招。
脖頸之上,被弩矢一擊洞穿。
“啊啊啊……”
慘叫聲不斷自風中傳來,放眼望去,無數人落馬。
大量的匈奴騎士,更是被連人帶馬一起射落。
這便是弩兵的強大之處。
他比之弓箭手,缺點在於射速慢。
射一發弩,已足夠弓箭手射四支箭了。
但弩的力度更大,威力更強。
並且可以無限時的瞄準。
而弓箭卻往往是拉開就要射,一直拉著,力氣再大的人都受不了。
但是弩卻可以像手槍一樣,端著一直瞄準。
這也就意味著,殺傷力大的弩兵,在瞄準一個目標後。
一旦對方走進射程,就很有可能一擊斃命。
而弓箭手是很難達到這個效果的。
這也是為什麼李翊要找劉寵借蹶張士的原因。
除了袁紹的先登營外,全天下已經找不出比劉寵麾下更好的弩兵了。
一輪弩矢下來,袁軍騎兵立時斃命千餘人!
眾軍士無不驚駭!
當此之時,原本伏於盾下的張郃,飛身而出。
大叫一聲:“殺賊!”
眾敢死步兵,齊齊放下盾,持戈砍人。
“什麼!?”
袁紹見著前部騎兵大量落馬,心下已知這些騎兵回不來了。
騎兵衝鋒,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當第一股氣沒能夠將對方衝垮時,短時間內就已無法再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了。
“破了!破了!”
“賊軍騎兵破了!”
有人遙指前方,傳播著喜訊。
不管怎麼講,騎兵永遠是各個兵種力的最強。
而此次巔峰對決,一上來李翊便打掉了袁紹的優勢牌。
那此戰勝負的天平,無疑已向李翊軍方向傾斜。
眾河南軍士無不士氣大振。
“全軍向前推進!”
李翊抓準戰機,下令步兵在前,弓弩兵在後。
騎兵分作兩翼,掩護弓弩兵射手。
眾軍士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四萬人滾滾向前。
腳步聲和殺氣震天懾地!
萬軍之中,李翊拔出天子劍來:
“趙雲、呂布、張繡!”
“在!”
三名大將應聲出列。
“爾等各率本部騎兵,向前破陣!”
“遵命!”
天下間名列前茅的騎兵將領,分兵率領幽州騎、並州騎、涼州騎出陣破敵。
李翊又傳喚徐州本土營中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