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黃忠領兵攻上貝丘,居高臨下。
夏侯淵率麾下精騎,至山腳下修補鹿角。
時黃忠已率部眾,奪下山頭。
正撞見夏侯淵等人,俱已下了馬。
徐庶瞅準戰機,連呼:
“可擊!可擊!”
黃忠聞得此言,立將紅旗招展。
登時,鼓角齊鳴,喊聲大震。
黃忠一馬當先,飛馳下山來。
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夏侯淵聞得山上響動,見黃忠一隊人馬奔騰而來。
大驚失色,措手不及。
正欲轉身上馬,老黃忠早已趕到麾蓋之下。
暴喝一聲,猶如雷吼。
夏侯淵大叫,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
連頭帶肩,砍為兩段。
夏侯淵身死,餘眾皆駭然失色。
大潰而走,各自逃生。
黃忠借著斬了夏侯淵的餘威,乘勢去奪館陶。
館陶守將乃路招、朱靈,見黃忠引兵來攻。
當即出城迎戰,兩人各率一路軍馬,兩下夾攻。
混殺一場,戰到好處,路招忽問道:
“怎不見了夏侯將軍?”
恰逢此時,隻見北麵來了一支兵馬。
正是此前守貝丘的杜襲、
杜襲找到路招、朱靈,慟道:
“夏侯將軍已為黃忠所斬,劉備率兵渡了清河,斷了我軍歸路了!”
路招、朱靈聞言皆驚,暗道夏侯淵不過出去半日。
如何便被黃忠一老卒給斬了?
“夏侯將軍既死,我等空守此地也無益處。”
“不若且收兵回去見魏公,再另做打算。”
商議既定,朱靈、路招二將遂與杜襲合兵一處,引敗兵去清河上遊紮營。
一麵令人飛報曹操,備言夏侯淵被斬,館陶失守一事。
時曹操正在鄴都,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正躊躇時,忽有快報來報——夏侯淵已為黃忠所斬!
“什麼!?”
曹操聞言,麵色大變。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對東線戰場,有過任何最壞的打算。
即便以館陶為據點,周圍領土全部喪失,曹操也有回旋的餘地。
可怎麼也沒想到,他的東部戰區總司令竟會直接戰死。
曹操傷心欲絕,涕泗縱橫。
又問夏侯淵被斬的詳細過程。
哨騎如實向曹操說了。
曹操聞言,連連唏噓感歎。
傷心之餘,一麵又親自手書一封軍書。
令人將這封軍書發往清河前線,言說自己很快就會親自領兵過來支援。
讓路招、杜襲等人務必守住。
本來曹操還打算先觀望一下南北局勢的,但這都被夏侯淵的戰死給打亂了全部計劃。
哨騎領兵,將曹操的軍書帶回。
傳於杜襲、朱靈軍中,其書略曰: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
“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意思是,在曹操看來,夏侯淵本來就不是一個能用兵的人。
身為督帥,不應該親自下場作戰,何況是去修補鹿角呢?
然後又把夏侯淵稱之為“白地將軍”,白地就是無才的意思。
毫無疑問,館陶失守,東線戰場不利。
曹操把這一切的失敗都歸咎於了夏侯淵一人,認為他是死有餘辜。
當然了,這肯定是曹操收買人心的手段。
因為從夏侯淵的履曆來看,他並非無才,是有軍事才能的。
要真是個無能之輩,曹操又豈能讓他直接當一區總司令?
更彆說曆史上的夏侯淵“虎步關右”,幫曹魏打下了大片疆土。
隻是人總得向前看,死都死了,悔也無用。
曹操隻能通過甩鍋給死人,才能安撫住剩下那幫戰敗將領的心。
如朱靈、路招、杜襲等人。
告訴他們,都是夏侯淵的錯。
不乾你們的事,你們不要有負擔,好好接著乾。
當然了,要說這句話全是曹操的政治手段,也不儘然。
可能這也是曹操內心的真實想法。
畢竟他給夏侯淵投入了那麼多資源,想把他打造為曹魏宗室二號將領。
可夏侯淵讀了那麼多的兵書,最後還是犯了那麼低級的軍事錯誤。
曹操對他,是又氣憤又心疼。
才會在軍策中寫下這句話來,希望其他將領能夠引以為戒。
路招等人得曹操書,果然心安不少。
在清河處立住營寨堅守,專等曹操大軍來援。
話分兩頭,
卻說黃忠斬了夏侯淵,梟其首級,提來見劉備。
劉備大喜,即差人攜金印去賞賜黃忠,又加其為征西將軍。
然後在帳內設宴慶功,專為黃忠接風洗塵。
這是備備厚待功臣的一貫風格,給他排麵拉滿。
正如當初李翊初加入時,劉備專程遣陳到用馬車將李翊載來。
然後當著眾文武的麵,為其慶功。
十年過去,劉備仍是如此。
席間,帳外列禁軍甲衛百人,執戟肅立。
帳內焚百和香,燭照如晝。
劉備居主位,左設丞相李翊,右列徐等謀臣。
黃忠白須染血,抱淵首級入內,擲於階前。
跪拜於地,道:
“末將幸不辱命,已斬夏侯淵首級。”
“為大王首戰河北作見禮。”
劉備大喜,親斟金卮,賜黃忠曰:
“昔廉頗七十尚能飯,今將軍斬魏名將,壯哉!”
黃忠跪謝,將美酒一飲而儘。
眾將齊聲喝彩,稱讚老將軍勇猛。
黃忠自鳴得意,暗想今後誰還敢欺我年老?
李翊命人取鐵胎弓一挽,幽州毳貨十匹,賜予黃忠。
望著這些皮貨,劉備不禁感慨,以手指曰:
“這便是丞相前去幽州時,所為之事乎?”
“……正是。”
李翊大方承認,“有此毳貨,胡漢皆富,不敢輕易望南。”
“我等可專心欲中原事務也。”
劉備頷首,“丞相真煞費苦心。”
於是,命人賜李翊錦絹百匹,明珠十顆。
隨後劉備又聚眾文武,商議下一步進兵事宜。
“目今夏侯淵戰死,曹操東線守備俱失,我料曹操必然親自領兵來。”
“公等有何高策,以教寡人?”
劉備目光逡巡一圈,詢問眾將。
張郃出列,拱手道:
“末將願領一支軍馬,前去清河旁下寨。”
“若曹操來犯,大王便來相救。”
“兩下齊攻,魏賊不難破也。”
劉備然其言,即命張郃率本部人馬前去。
又問李翊道:
“今斬夏侯淵,魏軍潰敗。”
“依丞相之見,當何以繼之?”
李翊澹澹答:
“淵首既懸,魏國上下皆震怖。”
“曹操必親提虎狼之師而來,此乃天命使兩雄決死之時也!”
“大王攜得勝之師,以逸待勞。”
“彼上下挫動,我士氣如虹。”
“但須列堂堂之陣,持凜凜之威,與操決死於河北!”
“當此之時,又何須問行陣方略?”
“惟礪刀戈,專候曹操耳!”
說人話就是,我軍現在大順風。
直接乾就完了!
劉備大喜,即餉了三軍將士。
仍命黃忠為先鋒,率軍繼續南下,與曹操決死。
卻說曹操攜大軍已渡過清河,來抵禦劉備的進攻。
曹操深恨黃忠殺了夏侯淵,聞說此戰仍是這老匹夫為先鋒。
當即對眾將說道:
“黃忠老賊殺吾大將,吾必擒之!”
眾人皆問曹公有何高見。
曹操乃開始調撥人馬,先對李典說道:
“黃忠前日勝了一場,斬我大將,正是誌得意滿之時。”
“曼成可引一軍去北上下守糧草,隻帶少量人馬。”
“黃忠必來劫糧,我命樂進率一軍抄後。”
“等黃忠陷套,汝二人合在一起廝殺,定叫這老賊死於此地。”
李典、樂進各自受計,領兵去了。
黃忠回到寨中,謂副將馬延道:
“老夫斬了夏侯淵,魏軍喪膽。”
“吾明日打算去劫曹軍糧草,給汝五百軍士守住大營。”
馬延諫道:
“聽聞曹操親至,曹賊用兵如神,未可輕動。”
“……不然,兵行險著。”
“前若無老夫搶占貝丘,安得斬殺夏侯淵?”
“如今正是勇武建功之時,又何必猶豫不決?”
“如若不然,必叫其他將領搶了先。”
黃忠打算借著這次大勝,一發給曹操收拾了。
由於每個將領,都有自己獨立的部曲。
他們各自紮營在其他據點,軍營之間相去也有些距離。
所以像黃忠這樣出兵,確實算得上是奇兵。
畢竟一旦竭營而出,是不能第一時間得到其他軍營的支援的。
如今的黃忠已是征西將軍,位在馬延之上。
馬延乃河北降將,帶資進組。
故名位不低,甚至在許多徐州老臣之上。
可如果單是吃老本,是注定要被後來者居上的。
馬延作為副將,倘若黃忠當真得勝,他肯定是也要跟著混不少軍功的。
又聯想到前不久黃忠陣斬夏侯淵,軍威赫赫。
索性搏一搏,便道:
“……善,既如此,我來助老將軍。”
“待到今夜三更,讓軍士儘皆飽食。”
“至四更時分離營,直殺到北上腳下。”
“儘燒魏軍糧草,先挫動曹操銳氣再說。”
黃忠喜,即依照計劃辦了。
是夜,四更。
黃忠領人馬在前,銜枚而進。
直到北上下時,東方既白,朝日初升。
黃忠果見此處糧草堆積如山,是魏軍屯糧之所在。
於是率軍殺進去。
李典率軍來守,迎戰黃忠。
李典軍少,廝殺一陣,便領兵退了。
黃忠見此,便教軍士下馬,取柴堆於米糧之上,儘數放火燒了。
眾齊兵正要點火,忽聞得背後人喊馬嘶。
樂進軍殺到,與黃忠混戰到一處。
李典複引軍回,與樂進夾攻,將黃忠困於垓心。
曹操登高望山腳之下,見黃忠被困,唇角不覺勾起一抹淺笑。
“老匹夫,今日合該死矣。”
“當有汝頭,祭吾妙才。”
曹操咬著牙,恨恨說道。
隨後,又吩咐呂虔引一支軍馬,去往館陶處截住去路。
嚴防劉備軍來救黃忠。
要知道,機會難得。
黃忠是因為剛斬了夏侯淵,正是誌得意滿之時,才敢出奇兵用險招。
曹操正是抓住老黃忠這個心理,才設計將他困住。
如果不成功,教他走脫。
下次斷難使他再中計。
所以曹操寧可多損失些人馬,也要將此次的戰果吞下:
——即斬殺黃忠,為妙才報仇!
待到午時,馬延在大營中不見黃忠回,心中已察覺不妥。
便欲率軍去救,左右人道:
“我營中不過五百人眾,將軍前去,徒送死矣。”
馬延心想也是,便問附近,誰的大營離得最近。
左右人答,張郃、徐晃兩位將軍的大營離得最近。
於是馬延各遣二十騎,找張郃、徐晃求援。
備言黃老將軍可能中了魏軍埋伏,請兩位將軍火速發兵救援。
各營將領,在前線都是有便宜行事之權的。
畢竟劉備也不是微操大師。
在古代並不發達的交通與信息下,如果什麼事都要向他彙報,必然延誤軍機。
所以黃忠可以獨自決定去劫營,張郃、徐晃自然也無須通稟劉備,便能發兵去救黃忠。
“……善。”
“我二人找黃老將軍,馬將軍人少,可先回。”
“去通報一聲齊王,就說我等已在前線與魏兵交手。”
三人商議既定,各司其職去了。
此時黃忠被曹操用大兵圍住,黃忠幾次嘗試率軍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