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很合理吧?_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 第323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很合理吧?

第323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很合理吧?(1 / 2)

建安十五年,鄱陽湖畔。

秋風蕭瑟,枯黃的蘆葦在風中低伏。

周瑜躺在病榻上,蒼白的臉龐在燭光下顯得格外清瘦。

這位年僅三十六歲的江東名將,此刻正強撐著病體,用顫抖的手寫下最後的奏表。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

筆鋒在竹簡上艱難地移動,墨跡時而深時而淺。

“但恨微誌未展,不能再為東吳效命了.”

一陣劇烈的咳嗽打斷了他的書寫,侍從連忙遞上帕子,上麵已沾滿暗紅的血跡。

周瑜閉目喘息片刻,又繼續寫道:

“臣有三事相諫。”

“其一,統領江東,當未雨綢繆,不可貪圖安逸。”

“其二,邊境百姓尚未歸附,需遣良將鎮守.”

他的筆在這裡頓了頓,眼前浮現出那個勤奮好學的年輕將領。

“呂蒙忠勇可任.”又是一陣咳嗽,這次連筆都握不住了。

“最後.”

他艱難地口述,讓侍從代筆。

“中原爭霸戰未休,不論齊魏誰勝,我東吳都當坐觀時變,不可輕易下場。”

“萬望吳侯珍之,慎之。”

話未說完,手中的竹簡已經滑落在地。

九月初一,一代儒將周瑜與世長辭。

消息傳到京口時,孫權正在批閱奏章。

當傳令兵哽咽著報出噩耗,孫權手中的筆“啪”地掉在案幾上,墨汁濺滿了衣袖。

“公瑾.”

孫權踉蹌起身,眼中瞬間湧出淚水。

“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孤還能依賴什麼呢?”

說罷,竟當眾痛哭失聲。

左右侍從從未見過主公如此失態,也都跟著落淚。

次日清晨,孫權換上素服,親自為周瑜設靈祭奠。

他在靈位前,想起當年與周瑜一起共事的歲月,點點滴滴。

想起赤壁之戰時那個英姿勃發的年輕統帥,不禁再次淚流滿麵。

“若非公瑾,哪有今日之東吳.”

他親手為靈位敬上三炷香,香煙嫋嫋中,仿佛又看見周瑜溫潤如玉的笑容。

“傳令。”

孫權紅著眼睛對左右說,“公瑾的喪葬之禮,全部由國家承擔。”

他頓了頓,又接著補充道:

“其子女皆賜爵位,府中舊部妥善安置。”

下葬那日,江東文武百官儘數到場。

就在孫權穿著素服,神情哀戚。

長史張昭忽然趨步上前,低聲道:

“主公,公瑾雖逝,然天下大勢不可不察。”

“今曹操與劉備鏖戰於中原,正是我江東坐觀成敗之時。”

孫權抬眼,眼中哀色未褪,卻已多了一分銳利:

“子布之意是”

張昭微微躬身:

“當早定軍國大事,不可因喪廢政。”

孫權沉默片刻,目光掃過靈堂上周瑜的牌位,緩緩點頭:

“召呂蒙來見我。”

呂蒙匆匆趕來,甲胄未卸,額上還帶著操練後的汗珠。

畢竟不能因為周瑜一人的喪禮,而廢了國家兵事。

以呂蒙為首的大臣,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他跪伏於地:

“主公喚末將前來有何吩咐?”

孫權凝視著他:

“公瑾臨終前舉薦你繼任大都督,統領江東兵馬。”

呂蒙聞言一震,連忙叩首:

“末將資曆尚淺,豈敢擔此重任?”

“程普、黃蓋等老將軍皆在,末將豈能僭越?”

按理說,除周瑜之外,資曆最高的就是程普。

程普一直和周瑜是並列的左右都督。

旁人也都以為周瑜死後,程普會接管江東兵權。

但孫權並不想讓父親兄長那一代的老臣接管兵權。

他更想扶持自己的勢力。

所以此次大都督的人選,孫權直接將程普、韓當、黃蓋等輩給排除在外了。

孫權站起身來,親手將他扶起:

“公瑾識人,從未有誤。”

“他既認定你可擔此大任,子明便不必推辭。”

呂蒙仍欲再辭,孫權卻已解下佩劍,遞到他麵前:

“此劍隨我多年,今日贈你。”

“自今以後,江東三軍,皆聽你調遣。”

堂外秋風驟起,卷起幾片枯葉。

呂蒙深吸一口氣,雙手接過佩劍:

“蒙必不負主公與公瑾所托!”

孫權拍了拍他的肩,眼中既有期許,又隱含深意:

“曹操、劉備皆非善類,江東未來,就靠你了。”

呂蒙肅然抱拳,目光堅毅如鐵。

孫權又問道:

“子明既受重任,可有良策教我?”

這話問的巧妙,按理說東吳如今剛剛經曆損失周瑜的悲痛,還未從中走出。

正常來講,東吳接下來奉行的政策無非就是“周規呂隨”罷了。

但孫權卻問呂蒙有什麼良策教他沒有。

這顯然是他希望聽到不一樣的答案。

呂蒙當即會意,拱手對曰:

“臣日夜觀中原戰局,如臥薪嘗膽。”

“今曹魏損兵折將,夏侯惇、曹仁等數路大軍俱為劉備所破。”

“此誠千載一時之機也!”

孫權眉峰微蹙:

“公瑾在時,嘗言坐觀成敗……”

呂蒙趨前一步,甲葉錚然:

“此一時彼一時也!”

“昔者曹劉勢力相當,我江東自當持重。”

“今魏軍新敗,劉備亦疲,若仍固守舊策,恐失天予之機也。”

孫權聞言,雙目驟亮,擊案而起:

“子明之言,甚合孤意!”

“孤本不欲長守此地,前言特以試卿耳。”

忽又蹙眉道:“隻是襲取荊州之事……”

“一旦襲取荊州,便意味著要與劉備交惡。”

“萬一失敗,我東吳如何抵擋得住齊國的反擊?”

呂蒙早有才成算,他一直在為此事規劃。

密切關注著荊州的一切動向。

“吳侯,臣已密探得荊州虛實。”

“今聞孔明遠出,若不襲取,再無機會矣。”

一旦中原之戰結束,劉備徹底統一河南。

那麼荊州、淮南將會徹底成為鎖死東吳的大鎖,再不可能突破了。

畢竟荊州很難像這次中原大戰一樣,外調出那麼多兵馬來。

孫權渴望進取,但也怕得罪死劉備。

這種矛盾的心理,使得他進退兩難。

呂蒙的話還在繼續:

“臣保舉一人為偏將軍。”

孫權便問,“是誰。”

“陸遜陸伯言。”

呂蒙正色說道:

“遜雖年少,胸有韜略。”

“觀其治軍,法度嚴明,實乃將才。”

“今何不使我與他兵分兩路,蒙襲取荊州,遜襲取丹陽。”

“事若就,則荊、揚二州一統。”

“主公進可以逐鹿天下,爭霸中原。”

“退亦可以據守長江,不失為江東之主。”

“況且……主公正是青春年少,曹操、劉備俱已年過五旬。”

“而曹魏宗室中,自曹昂死後,並無英才可以繼任。”

“而劉齊宗室中,劉備子嗣尚還年幼,並無主政一方之能。”

“主公完全等得起。”

“屆時,主公還怕鬥不過曹劉二代麼?”

呂蒙此話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一直以來,孫權在麵對曹操、劉備的壓製時,總是有種刻在DNA裡的恐懼。

但正如呂蒙所言,他今年才二十八歲。

還怕活不過曹操、劉備那兩個老不死的嗎?

隻要他能穩住東吳基業,把兩個一代目領導人熬走。

他們的繼任者,要麼是能力不如自己,要麼就是還未成年。

那就是東吳逆風翻盤的機會!

現在,孫權要做的就是穩住和擴大自己的基本盤。

“子明之言,真令孤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孫權握著呂蒙的手,拉著他走在長廊裡。

“當初,曹劉聯手平定袁術時,李翊扶持其妻兄在丹陽主政。”

“丹陽雖窮,然而卻是產精兵的地方。”

“這些年來,不知為齊國輸送了多少丹陽兵。”

“孤身為江東之主,卻不能據有丹陽,誠為大憾。”

“故圖丹陽一事,勢在必行。”

“隻是關於襲取荊州事宜,是否應當再三考慮一番?”

孫權此刻保持了一名政治人物的冷靜。

於他而言,甚至於整個東吳而言,丹陽都是吳人心中的一根刺。

不是因為這地方有多好,而是因為失去它,版圖就宛如被狗啃了一般不完整。

當然,這是調侃。

從現實角度講,丹陽除了產精兵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於東吳而言很特殊。

隻有徹底掌控丹陽,東吳才能徹底一統整個江東,然後將長江的天險優勢發揮到極致。

事實上,江東早就有實力攻取丹陽了。

畢竟地理優勢擺在那裡。

隻要東吳想,吳兵便可朝發夕至,以丹陽之貧瘠根本不可能撐到齊國的淮南援兵過來。

隻不過出於畏懼遭到齊人的報複,這麼多年來才一直不敢動丹陽的主意。

但孫權一直希望通過外交努力來一統江東。

比如通過提供山越俘虜,或者花重金,獻舟楫等等。

但都被陳登拒絕。

陳登一直是對吳強硬派,一直主張先南後北。

即先滅東吳,再攻中原。

當然,這跟他有“吞並江南之誌”的人生信條有關,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

而國中大部分高級官員,都是主張先北後南。

畢竟中原之地於他們而言,是更切實際的利益。

由於國家政策的傾斜,這些年淮南對丹陽的掌控力其實是越來越弱的。

畢竟隔著長江,交流溝通很不方便。

所以近幾年,吳中越來越多人的喊出:“收複丹陽,一統江東”的口號。

丹陽,是孫權無論如何都必須奪得的領地。

孫權也相信在丹陽問題上,吳人可以“先斬後奏”。

畢竟丹陽並未涉及到太多齊人的核心利益,事後孫權完全有辦法找補,討好齊人。

但荊州就牽扯太過重大了。

這地方聯係著益州、揚州。

荊北更是大漢極富的地區,是士大夫的樂園。

這地方,孫權要是敢搶。

那就要看看他有沒有他老子和他哥哥那般命硬了。

呂蒙看出了孫權的躊躇,便分析說道:

“主公容稟!”

他手指北麵,大聲說道:

“今劉備已吞並豫、兗、青、徐四州,北方更是早已大定,其勢如日中天。”

“就目前形勢來看,河南之戰已成定局。”

“劉備已經一統了河南、河北,若使其消化中原,正是斷我江東之生路。”

呂蒙突然單膝跪地,甲胄鏗鏘作響。

“臣請為主公剖陳利害。”

“今劉備已據中原十之七八,下一步必是順江而下!”

“屆時江東張、顧諸姓必來勸諫主公降齊。”

呂蒙突然提高聲調,“當年劉琮之事才過去幾年,莫非主公忘了?”

這話像柄利劍刺來。

孫權猛地站起,案上茶盞翻倒,褐色的茶水在荊州位置上漫開,宛如血染疆場。

他心尖兒怦怦直跳,大腦飛速旋轉。

呂蒙趁勢進言:

“曹操雖敗,可仍舊會退守西川,正需盟友。”

“若我等能夠取下荊州,則與魏國連成掎角之勢。”

“通西蜀之援,壯我兵勢,他日北伐,據上流之利。

“吳魏唇齒之勢可成,長江天險亦可全據!”

廊下,呂蒙的聲音振聾發聵。

“即便戰事不利,也能向曹操表明誠意,大結魏人之心。”

“魏國如今困獸猶鬥,必視我江東為救命稻草!”

“故荊襄之役,勢在必行,不容遲疑!”

呂蒙的分析可謂是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孫權的心坎上。

因為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中原大戰就是基本已成定局了。

齊國一統河南、河北,下一步肯定就是要收拾你東吳。

到時候擺在孫權麵前的,就隻有投降一個選項。

因為江東的大族們,肯定會攛掇孫權去投降。

到時候孫權也是身不由己。

但曹操還會退回西川,繼續抵抗。

到時候因為戰略原因,魏吳兩家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緊密。

而魏國又是與齊國勢不兩立的,既然如此,何不早早與齊國撕破臉,倒向魏國與曹操合作呢?

現在我們打下荊州,不僅能夠加強與益州的聯係,還能壯大自身實力。

使得將來反攻中原的戰略優勢變得更大。

即便失敗了,得罪了齊國,這肯定也會堅定魏人與我們聯合的決心。

所以荊州之戰,不論能不能打贏,都是必須要打的。

“好!!”

孫權終於下定了決心,拍了拍呂蒙的肩膀。

“子明,孤已經將江東兵馬交予汝調遣。”

“如何攻取荊州,俱有你來決斷。”

“孤並不欲乾擾汝之公務,隻是不得不多言幾句。”

孫權最後叮囑一聲呂蒙。

“諸葛亮號臥龍,乃當世奇士。”

“齊中有傳言說,他會是李翊的繼任人。”

“此議似乎得到了劉備、李翊兩人雙重的認可。”

“能接替李翊的,絕對不是凡夫俗子。”

“其雖已將荊州兵馬外調,但同樣在江夏防區設下了重兵。”

“子明如果不能第一時間突破江夏防線,諸葛亮一旦反應過來,率兵回撤。”

“到時候不僅襲取荊州的計劃將要失敗,我東吳也會麵臨滅頂之災。”

“所以,此次行動,務必要穩、準、快!速速圖之!”

呂蒙拜彆,辭了孫權。

出得宮門,已是深夜,月色如洗。

忽見陸遜立於柳下,似已等候多時。

“伯言何在此處?”

呂蒙上前打招呼。

陸遜還禮:

“周都督病逝,遜特地回來奔喪。”

“又聞子明兄被吳侯召入宮中議事,特來相候。”

“適才吳侯使者傳言,命遜提兵取丹陽。”

呂蒙頷首,“正是某所薦。”

陸遜沉聲問:


最新小说: 我把留守村打造成了首富村 無良少年 綜影:靠山祁同偉,馴服小野貓 隻作惡,不吃苦,一拳打爆這高武! 重生1985:15天賺了30萬 魔術師卻加載魔法師係統 全民:一秒一個進化點,禦獸全是SSS 六歲皇子:麾下竟全是陸地神仙? 從滅族之夜開始邁向最強 怎麼會有這樣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