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到吏部取了官印文書,走馬上任。
對包拯來說,這也是連升兩級,也沒什麼好埋怨的。
就這樣,包拯到定州又乾了三年,都已經快三十歲了。
在地方上,包拯依舊是該殺殺,不過也比以前更加成熟老辣了。
三年後,依舊回京聽候朝廷調度。
此時,已是天聖十年,公元1033年。
回到京城,第一時間去拜見宰相呂夷簡。
一行人來到朱雀大街上。
前方忽然一陣喧嘩之聲,乃是兩撥人馬迎頭碰上,互不相讓。
王朝隨即前去打探,才知道是當朝宰相呂夷簡的轎子碰上了遼國使團耶律斜軫。
耶律斜軫聲稱自己乃是大遼使團,來者是客,騎在馬上耀武揚威,要呂夷簡讓路。
呂夷簡為了不讓兩國矛盾升級,隻得做出退步,準備原路返回,給遼人讓道。
包拯見王朝回報後,氣不打一處來,快步迎上去,勸住調轉轎頭的呂夷簡:“相爺,讓不得!”
呂夷簡見是包拯,歎了口氣道:“遼人野蠻,不通禮節,讓一步又何妨?”
包拯沒有想到堂堂宰相,功高蓋世,對遼人卻是如此懼怕。
無怪乎番邦小國會站在漢人頭上拉屎。
都是大臣的文人給慣出來的。
“相爺代表的是大宋的臉麵,您這一讓,隻會助長遼人的氣焰。”
“您今日退一步,他便會進一丈,日後大宋還如何在遼國麵前抬起頭來?”
呂夷簡道:“可遼人野蠻無禮,老夫能有什麼辦法!”
包拯道:“相爺放心,讓包拯為相爺開道。”
“包大人…”
呂夷簡想要勸阻,可包拯根本不聽,今日勢必要殺殺遼人的囂張氣焰。
來到宋朝的地盤上耀武揚威,簡直欺人太甚。
此時,隻見遼人二三十人橫在路中央,均手持彎刀,囂張至極。
為首的使臣耶律斜軫騎在馬背上,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顯然根本沒把呂夷簡這個大宋宰相放在眼裡。
雖然他是使臣,可畢竟是客人,見了大宋的宰相,也該下馬行禮。
可非但沒有,反而以武力威逼大宋宰相,這是喧賓奪主,存心挑事。
“站住!”包拯大步向前,攔在路中央。
耶律斜軫眉頭一凝,感到有些詫異,睥睨的道:“你又是何人?”
“定州知州,包拯。”包拯鏗然回應。
耶律斜軫一聽就笑了起來:“一個小小的知州,也敢擋本將軍的路。”
包拯也是冷笑一聲:“敢問將軍,遼國既然委派將軍出使大宋,為何這等無禮?要我大宋宰相給你讓路,未免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