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百官聽到耶律斜軫給出上聯之後,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以為契丹蠻夷沒文化,出不了什麼難的對聯。
此聯看似簡單,然而出得卻是十分巧妙。
饒是晏殊在內的一大批翰林學士,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下聯來。
太後和皇上見群臣無一人能答上來,也是焦急萬分。
耶律斜軫卻是得意不已,哈哈大笑道:“陛下,太後,看來大宋文臣也不過如此。”
“彆說我大遼欺負大宋,勝之不武,現在答不上來也沒關係,本使可以給你們三天時間。”
看著耶律斜軫在大宋的朝堂上如此的放肆,太後和皇上又氣又怒。
這簡直奇恥大辱!
可又一點辦法都沒有,誰讓朝廷養了這麼多飯桶。
武力不如契丹蠻子也就算了,堂堂文道之邦,竟被一副對聯給難倒了。
群臣此時也都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哪裡還有方才那自信滿滿的樣子。
早知如此,今日便不來上朝,免得受這等羞辱。
“大宋無人矣!”
耶律斜軫繼續言語攻擊,趁機羞辱大宋君臣,試圖找回當年的澶淵之戰的羞恥。
澶淵之盟,耶律斜軫便是大遼的三軍元帥。
也是遼國有史以來,敗得最慘的一戰。
這是耶律斜軫人生最大的一個汙點。
這次出使大宋,就是想把曾經失去的尊嚴給找回來。
所以看到大宋朝廷現在這副樣子,耶律斜軫心裡彆提多得意了。
就在這時,呂夷簡終於忍不住出聲反駁:“耶律將軍不用高興太早,方才你不是說,給大宋三天時間解答。”
瞧著遼人這副嘴臉,呂夷簡現在算是相信包拯所說的話了。
契丹蠻夷,不會因為你的忍讓而變得客氣。
相反,他們隻會得寸進尺。
和遼人,用不著講仁義。
“不錯!”耶律斜軫笑道,“此乃千古絕對,彆說三天,就算是給大宋三年,也未必能對得出來。”
呂夷簡不想和他打嘴仗,道:“野呂將軍不妨將後麵兩道題一並說出來。”
耶律斜軫聞言,隨即拍了拍手。
隻見一名穿著露骨的契丹女子,端著一個盤子走來。
盤子上放著六個杯子,排成一列。
前三個裝滿水,後三個是空杯,要求隻挪動一個杯子,讓空杯和水杯間隔排列。
第三題是一百零八根三尺長的木棍,木棍上塗了紅漆,通體粗細均勻,肉眼無法分辨,甚至看不出紋理。
要求在不刮去油漆的前提下,將所有木棍都分出頭和尾。
大宋君臣哪會想到契丹人會出這麼刁鑽的題目。
根本不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