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距離開封有千裡路程,快馬加鞭也需七八日。
於是包拯讓包興安排劉愛花在開封府外的悅來客棧下住。
天色已晚,開封府被暮色籠罩起來。
公孫策忽然敲響包拯房門。
“大人!”
“公孫先生有事嗎?”
“學生有一事不明!”
包拯抿嘴笑笑:“公孫先生想問的是劉愛花受刑之事吧?”
公孫策也跟著笑笑:“果然什麼事都瞞不過大人的眼睛。”
包拯解釋道:“其實也沒什麼特彆的,不過是劉愛花的丈夫薛典的冤魂暗中幫助她罷了。”
“她丈夫?”
“不錯!”
公孫策這才恍然大悟:“難怪公堂之上一直都陰氣逼人,總覺有東西,想不到竟是薛典的冤魂。唉……”
“公孫先生何故長歎?”
“學生歎的是人性之貪婪與醜陋,學生遊曆四方,卻從未見過劉愛花父女這等離奇之事。父親為錢財謀殺女婿,女兒為丈夫狀告父親。”
包拯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父子反目,也不足為奇!”
公孫策怎會不知這些道理,似是有所感悟,長歎道:“不知這天下如何才能太平?”
“仁義興,法律舉,倉廩殷實,人人平等,則天下平!”包拯用說教的口吻道。
論學問,後世穿越者的包拯不如公孫策。
但論見識,包拯則遠超古人。
“人人平等?”公孫策眉頭皺得如同一根繩子。
“不錯!”
包拯頓了頓,方解釋道:
“本府所謂的平等,並非地位、財富上的平等,而是人格上的平等。”
“無論是誰,在律法上,均擁有人權,理應受人尊敬。”
“任何人不得隨意剝奪其生存權利,則天下太平。”
公孫策聽後搖了搖頭,苦笑道:“這談何容易!”
“現在自然是不能!”
“就好比劉愛花告父,公孫先生不也堅守禮法?”
“本府倒想問問先生,這樣的禮法,真的合乎天理人情麼?”
“這……”公孫策頓了頓,“禮法乃國之根本,學生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堅守禮法固然不錯,可禮法若是違背人權,難道還要堅守麼?”
“人命何等珍貴!大宋律法明文規定,殺人者死。”
“然而,劉天佑利欲熏心,謀殺女婿,進而雇凶殺自己的親生女兒。”
“這樣的禽獸,卻在三綱五常的限製下,依舊活得逍遙法外。”
說到這裡,包拯苦笑一聲:
“本府真不知這樣的禮法,是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還是在縱容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