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曆代,開封均是最容易被水淹的城市。
包拯執掌開封府,怎能不沒有這方麵的危險意識。
要是黃河水決堤,他這個開封府尹隻怕要成為千古罪人了。
“包卿,我大宋為何如此多災多難?”
朝堂之上。
麵對朝臣的奏報,趙禎悠悠長歎。
在範仲淹和包拯的變法之下,大宋的國庫方充盈一些,卻偏偏又發生這麼多天災,老天爺是真不想讓他這個皇帝安生幾天啊!
包拯聞言,出聲寬慰道:
“皇上,天災乃自然之術,無可避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隻要陛下心裡裝著百姓,天災就不可怕。”
“如今陳州旱情日趨嚴重,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選,派誰前往賑災為宜?請陛下示下!”
趙楨心裡也沒什麼好人選,目光掃視滿朝文武。
他內心裡倒是想讓包拯去,畢竟包拯做事,他放心。
可包拯執掌開封府,又掌管三司戶部,朝廷一天都離不開他。
“諸位愛卿,不知有誰願意前往陳州放賑?”
趙楨希望有人主動請纓,承當放賑的重擔。
賑災關乎著國計民生,十數萬百姓的身家性命,牽一發而動全身,馬虎不得。
必須有能力有擔當,還得有魄力且正直的大臣前往。
因為放賑不僅僅隻是給百姓發放糧食那麼簡單,還要嚴格監督大小官員,更要有處理災後重建、恢複生產、恢複民生等能力。
不是誰都可以!
也正因如此,朝臣也害怕前去。
賑災可是個苦差事,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所以,朝臣此時都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良久都無人出聲。
範仲淹眼看皇上就要發怒,趕忙出聲道:“陛下,賑災乃頭等大事,不可大意,為求穩妥,恐怕隻有勞煩包大人親自前往一趟。”
趙楨一聽範仲淹也有讓包拯前往的意思,連連擺手:“包卿身負重任,豈可輕離朝堂!”
雖然朝堂上還有範仲淹、晏殊等,可在趙楨心裡,其實包拯才是朝堂的主心骨。
範仲淹、晏殊的能力,在包拯麵前,還是遜色太多。
要是沒有包拯坐鎮朝堂,用不了幾天,朝堂就要亂起來了。
這才是趙楨離不開包拯的原因。
範仲淹道:“可除了包大人之外,老臣一時間也實在想不出合適的人選。”
“皇上,老臣舉薦一人,定不辱使命!”就在這時,龐太師忽然站了出來,嘴角帶著一絲輕笑,信誓旦旦地說道。
趙楨聞言一喜,難得無利不起早的龐籍,今日竟也想著為國分憂,這可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