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皇上派包拯前往陳州查賑,小侯爺可就危險了。”
包拯的無情,婦孺皆知。
更何況太師和包拯之間一直存有嫌隙。
這次若皇上派包拯去陳州,小侯爺的腦袋還能保住麼?
龐太師驚得瞪大眼珠,好似晴天霹靂當頭一擊。
又恰似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盆冰水,渾身一陣酥麻。
皇上難道也聽說了陳州的事?
“備轎,快備轎,老夫這就進宮皇上。”
無論如何,龐籍也要阻止皇上派遣包拯去陳州,至於其他人,他不擔心。
禦書房。
“臣包拯參見陛下!”
“包卿平身!”
“謝陛下,不知陛下宣臣進宮,所為何事?”
“想必陳州之事,包卿也有所耳聞了吧?”趙禎試探道。
“臣……確有耳聞!”
包拯不但聽說,而且十天前就已秘密派展昭先去陳州收集證據去了。
“唉……”趙禎長歎口氣,直麵過失,“都怪當初朕不聽卿言,乃至於此。不想龐昱當真……”
說到這裡,卻說不下去了。
包拯道:“皇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怪隻怪那安樂侯驕縱跋扈,辜負了聖上。”
此事要說過錯,就隻能怪趙禎這個小皇帝感情用事,用人不當。
可包拯隻是個臣子,沒有當麵指責天子的道理,除非不想繼續混了,那就儘情數落。
沒有用的廢話,包拯是不會說出口的,這是為人處世之道。
即便你的初衷是好的,可如果說出來的話不能為人聽取,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那最好就閉嘴。
這是包拯穿越之後,為官多年總結出來的教訓。
你可以說是圓滑。
但做人,有時候圓滑一點是必要的,盲目的剛強,容易折斷。
見包拯沒有指責自己,而是把罪責都攬在龐昱頭上,作為天子的趙楨,心裡這才好受了一些。
其實,他也不是不是不知道,是自己用人不當才害了陳州的百姓,所以趙楨內心也十分自責,坦然麵對自己的過失。
“包卿不用寬朕的心,此事乃朕感情用事。”
“為今之計,唯有委屈卿前往陳州一趟,朕封你為查賑欽差,前往陳州查賑,代天巡狩,安撫災民。”
“雖然你和龐太師素有嫌隙,可朕相信你大公無私,斷不會挾私報複,定能公事公辦。”
包拯道:“謝陛下信任!”
趙楨道:“不過安樂侯龐昱乃太師之子,倘若查出他有罪,亦不得在陳州動刑,即刻押赴京城,聽朕發落。倘若隻是謠言,你須還安樂侯清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