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迪剛進入啟國境內不久就收到了郭小靈的傳訊,其已攻占懷和府城,等到中路軍分兵並攻占沃河以東兩府後,東路軍也已占領懷仁府城。
至此,啟國整個沃河以東地區皆已為乾元派占領。不過東路軍並沒有繼續攻伐而是在善後,攻占沃河以東兩府的那支中路軍也是一樣。
中部守軍得知消息後,也停止了對啟沃島前中路軍的攻擊,各自退回,固守啟沃島與沃河以西啟沃島下遊地段,至於啟沃島上遊的沃河以西地段,那是顧不上了,隻有向朝廷求援。
孫迪也不再去進攻,而是靠岸與另一支中路軍彙合,以穩固對兩府的占領,具體措施與在東部類似。
不過這裡有一點不同於東部,那就是地方勢力非常弱小,對各級官府基本上沒有威脅,朝廷的各級衙署那是名副其實的統治機構。
也是因此之故,這裡的腐化可比啟國東部嚴重多了,基本上就是一窩端,如此雖然是繳獲大增,但這新占之地的管理卻成了大問題,能從本地勢力中抽調的管理人員基本上是沒有,因為他們沒有資格參與管理事務。
無奈之下孫迪隻好從乾元派理事會區域調集人員,正好在那裡各府縣的職位那是僧多肉少,許多人想進都進不去。不過人員的調集需要時間,且他們過來後也是人生地不熟,還需要適應與調整的時間。
一時之間,整個沃河以東地域就這麼平靜了下來,驚慌未定的中部守軍也由此安穩下來。
乾元派此次征伐啟國的主力是楊萱率領的西路軍,整個理事會的十四名武尊境九層中,原永皇何思恒之前已去了浹河界,東路軍分到三人,中路軍沒有,其他十人都在西路軍,再加上楊萱這一乾元派最強戰力,實力是三路大軍中最為強大的。
下轄的第一,二,三軍也是乾元派最早建製化的軍隊,雖然在頂尖戰力方麵實力不足,但在同等級的軍隊中卻是很優秀的。
當年海盜之亂時啟國趁火打劫進攻永國,乾元派出兵協助守衛三邊城,整個原理事會區域經過三百年多點的發展也不過隻有十四名武尊境初期,且其中二層與三層都隻有一人,並且人心也不齊,戰鬥的配合也是勉強。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到現如今,隻是在第一,二,三軍,武尊境就有四十人,中期也有十人,各類配合,協同更是流暢。至於軍隊的主體天級境與地級境,不少都是在原理事會成立後才成長起來的,無論是理念,訓練與情感傾向,都是優秀又可靠。
西路軍是從乾元派的原平定府城現正定城出發的,作為乾元派直轄地內最大的城池,隻有它擁有足夠大的舟場可供西路軍使用。
經過了多年的建設,現在的正定城無論是規模還是繁榮程度,都不是以前的平定府城可比的。雖然原理事會區域的人口遷移後正定城一度人煙稀少,但隨著乾元派門人弟子後代的增加,各類無編製人員、雇傭人員的增加,前來貿易之人的增加,人口的恢複還是很快的。
同時,乾元派規定,除了乾元主峰、乾坤峰、元亨利貞四峰及一號碼頭、碧波碼頭這類特殊地方之外,其他的城外地域皆不可私人占用,更促成了城池的繁榮。
和府間城一樣,正定城也修建了外城,不過還遠未完成,而這最大的舟場,正是建在外城,另外,還有演武場、軍營等。
西路軍和其他兩路不同,乃是乘坐飛舟出發,飛過寧府直達啟都城,中途並不攻城拔寨。六階上品的運輸舟擠一擠可乘坐近萬人,但戰時明顯是不能擠一擠,所以西路軍主要是分乘六艘六階上品運輸舟,每舟接近五千人,如此自然是不會擁擠了。
另外還有二十艘六階上品的戰舟,負責護航與後麵的戰鬥,算上另外兩路的十艘,此次乾元派可謂是把家底都拿出來了。
楊萱和十位武尊境九層並未乘舟,而是直接淩空飛行,伴航舟隊。
飛抵啟國後,也並未遇到阻攔與抵擋,地方各府自然也沒有那實力,就這麼一路抵達了啟原上空。與原國的原都類似,啟國的啟都城,啟都也是坐落在廣闊平坦的啟原上。
等到直接看見了啟都城周邊的要塞堡壘,舟隊開始降落,等運輸舟上的人員下來,楊萱再把運輸舟收入空間戒。
啟都城的護城大陣分為兩層,外層覆蓋了周邊的幾座堡壘要塞,內層是護衛啟都城池的。
組好隊形後,西路軍就開始向最近的衛南堡挺近,戰舟也在上空緩慢飛行。
天墟的圍城和藍星自然是不同,雖然城池普遍龐大,但也用不了那麼多人,不過僅憑西路軍這三萬人也是不可能把啟都城圍起來的,也沒這打算。
但不管怎樣,這周邊的堡壘要塞是必須要拔除的。
等到西路軍慢慢靠近衛南堡,卻見啟國的軍隊早已列陣等候,而為首者正是啟皇,金輝茂。看來他們是頗有信心,畢竟楊萱曾主理赤陽花多年,名聲與實力也算是傳遍了沃河界,何況目前的修為又提升了。
喜歡武戰天墟請大家收藏:武戰天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