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密探暗中探查得知,孔希學、章雲峰,韓文耀,衛國安等一乾被貶之人的親友,以及一些妄圖舉薦為官的門生,
共計八十二人,因不瞞朝廷所為,這才暗中鼓噪,意圖摸黑陛下!”
換成了其他的君主,或許會令人引導輿情,徐徐圖之,不願因此而染血,
然而,或許是受到了吳憂潛移默化的影響,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在不知不覺之中,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望著手中的名單,以及那避重就輕,刻意歪曲事實,頗具蠱惑性的言論,朱元璋雙眸微眯,眼中掠過了一縷寒芒,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咱卻認為,製止謠言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那些背地裡製造謠言的鬼祟之徒,永遠閉嘴!”
瞳孔一縮,二虎低沉的話語之中,透著一縷煞氣,“微臣,明白!”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手握玉如意的朱元璋,緩緩起身,目視最為繁華的洪武大街,幽幽的說道,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文臣武將做何反應尚在其次,最要緊的是百姓的看法,百姓的真實想法!”
伴君二十餘載,深知朱元璋性格的二虎,又豈會忽略了民意?
“啟稟陛下,據微臣詳細了解,自漠北大捷,西南大捷,倭國大捷頻傳,可謂是一掃往日之陰霾,
如今百姓的尚武之風已越發濃鬱,民族自信心隨之暴增!”
聞言,凝視著宮外萬家燈火的朱元璋,不知不覺中,嘴角早已高高掀起,中氣十足的說道,
“連番大捷,內憂外患俱無,今陰霾散儘,已足以令我炎黃子孫重拾那丟失了近百年的尊嚴,挺直脊梁,俯視四方蠻夷!”
二虎雖說不善於溜須拍馬,但氣氛已然烘托至此,說什麼也得
“驅逐韃虜,蕩平漠北,王化西南,跨海滅倭,樁樁件件皆為不世之功!
今陛下之功,已遠超唐宗宋祖,陛下之雄才偉略,足以比肩秦皇漢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道是文治、武功,待到免除天下農稅的那一天,咱朱元璋,才真正對的起帝王之名,無愧天下億萬子民!
不得不說,二虎所言雖為事實,朱元璋也聽得無比舒坦,但他卻忘了,他所效命的天子,乃是一位極其務實,喝不慣迷魂湯的天子!
“好話好聽不假,咱也愛聽,但好話聽多了,骨頭會酥!”,說罷,朱元璋拍了拍二虎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道,
“記住,咱需要的是一位忠心耿耿,會辦事的錦衣衛指揮使,而不是一位會辦事的馬屁精!懂嗎?”
有道是響鼓不用重錘,一點就明,刹那之間二虎的額頭上便滲出一層冷汗,
“微臣知罪,懇請陛下責罰!”
“責罰就不必了,下不為例,繼續!”
話說操刀子的,大多瞧不上握筆杆子的,仍舊心有餘悸的二虎自然也不例外,趁此時機,當然得給有些人上上眼藥,
“稟陛下,朝中眾文臣,文壇士林之中,以及眾多學子之間的反應,分歧極大!”
“讚同者皆言,不為仁義道德所累的洪武一朝,有如冉冉升起的驕陽,遲早兵臨天下,橫掃八荒六合,傲世九霄!”
“反對者卻言: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朝廷當行王道,以仁德施於天下,感化異族,和平共處!”
“切不可赴漢武帝窮兵黷武之後塵,以至民生凋敝,重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喜歡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