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讀書可啟智,可明理,可醫愚,可照咱看來…”
明亮的燭光中,微微停頓了刹那的朱元璋看似眉眼含笑,可眼底深處卻掠過了一抹冷酷,以及濃濃的厭惡之色,
“有些人書讀的再多,也無法根治他們骨子裡的迂腐,還有他們那一廂情願的愚蠢!”
說罷,提起朱筆的朱元璋揮動著狼毫,將龍案上筆墨猶新的宣紙隨手遞給了一旁的雲奇,
“去,給禮部尚書王鈍傳個話,告訴他,咱大明需要的是安邦定國之才,替我大明百姓謀福祉的賢臣乾吏!
而不是這些個吃裡扒外,胳膊肘往外拐的“活菩薩”!”
“奴婢遵旨!”
這,就是看不清政治傾向,不明大勢的下場啊!
可憐十年寒窗,即將魚躍龍門之時,竟落得這般下場,真真是可悲、可歎!
微微一歎,躬身接過天命轉身離去的雲奇,最後又暗自補充了一句:卻也是咎由自取,實屬活該!
若換作以往,埋頭批閱奏折的太子朱標定會為此據理力爭,替趙思齊之流爭取一個錯而能改的機會!
然今時今日的朱標對於人才的認知,早已大為改觀,至始至終都未曾開口勸誡自家老爹…
人誰無過,錯而能改,善莫大焉,父皇,…兒臣勸你善良!
“百姓對此有何看法?”
朱元璋用眼角餘光看了一眼近來越發順心、順眼的長子之後,嘴角不由的微微上揚!
“回陛下,除極少數嘩眾取寵的跳梁小醜之外,百姓無不為之歡呼叫好!”
說罷,素來深知當今九五不喜溜須拍馬之言的毛鑲,小心翼翼的送上了一計本就是事實的彩虹屁,
“不僅如此,城中百姓無不盛讚,論及雄才偉略,陛下乃當之無愧的帝中之霸,無出陛下其右!”
心中雖極為歡喜,然嘴角上揚的朱元璋卻故作肅然的擺了擺手道,
“咱雖說是古往今來之中,跨海滅國第一人,然咱所滅的不過是區區一彈丸小國,比之秦皇漢武的豐功偉業,何足道哉!”
“什麼帝中之霸,今後休要再提!”
話雖如此,然端起茶盞的朱元璋卻不由的在心裡暗自感歎道:我大明百姓,眼光何其銳利,見識何其不凡也…
就在這時,正在批閱奏折的太子朱標眉頭一皺,起身上前道,“父皇,山東青州知府,山西汾州知府同時上奏,
言兩省近來暴雨不斷,以至黃河水位暴漲,恐有決堤之虞,望朝廷速速調撥錢糧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嗯?
擺了擺手示意毛鑲退下,而後接過奏折的朱元璋迅速找到其中要點,細細閱覽了一番之後,目光一寒道,
“咱若是沒記錯的話,為防範兩省黃河水患,戶部早在兩年前就已調撥白銀三百萬兩,專用於整修河道,加固堤壩!”
“如今這才兩年不到……”
朱標雖說是日理萬機,並非事事了然於胸,然事關兩省數百萬百姓的國之大事,卻是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