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凱旋,舉國同慶!
晚亥時,本該一片靜謐的京畿應天府,仍舊是一片載歌載舞,熱鬨喧囂的歡慶場景!
所滅之倭國,雖僅僅隻是一個彈丸之地,但這場跨海滅國之戰在無數百姓看來已足以證明…
自弱宋以來我華夏民族對外一味懷柔,過分仁慈的時代,就此終結!
雖遠必誅,霸氣側漏的大明,讓無數百姓為之榮耀,也為之驕傲!
但凡事總有例外!
世間從不乏妖魔作怪!
在某些彆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瀾下,上至翰林院,國子監,下至學子雲集的酒樓、甚至是風月場!
無數學子正在以吳憂公然屠戮倭國數百萬蠻夷一事,進行著激烈的交鋒!
秦淮河畔的一處酒樓之中,不知是誰率先對吳憂展開了強烈的批判,以至原本還算融洽的氣氛,蕩然無存!
分成了兩派的國子監眾監生唇槍舌劍,引經據典,唾沫橫飛!
反駁方認為,凡有利於我大明江山,有益於天下黎民,則世間無不可為之事!
更何況倭國縱寇劫掠,肆虐我大明沿海各省一百餘載,如今落得個淒涼結局純屬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批判方則普遍是一副悲天憫人的麵孔,叫囂著所謂的人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若恃強淩弱,動輒因小錯舉兵伐之,兵鋒所指屍山血海,與強盜何異?
如此,我大明在天下友邦眼中,豈不淪為了洪水猛獸?
我大明身為堂堂天朝上國,孔孟之鄉,應當以德服人,教化天下,給予天下萬國全力的扶持才是!
若先以金銀贈之,使其富足!
再施仁義感化,天下蠻夷感激涕零尚且不及,又豈會冒犯我大明一絲一毫!?
如此,我大明又何愁不能重現盛世大唐萬國來朝之盛況!
後者此論一出,頓時迎來了滿堂喝彩!
之所以是滿堂喝彩,完全是因為前者與後者的人數比例,相差甚大!
“周兄,身為孔聖弟子,你可千萬彆忘記了自個兒的立場!”
“更彆忘了,你我以及天下飽學之士寒窗苦讀十數載,為的,又是什麼!”
說到這裡,自家陣營在人數上占據著絕對上風的孫平,漫步至周瑾身旁幽幽的說道,
“實不相瞞,倭國亡國也好,滅種也罷,根本無人在意!”
“但請周兄試想,若我朝今後兵行天下,使匹夫得勢,從此武重文輕,試問我等孔聖弟子,又該如何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