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世間最可笑,最可悲的事就在於:外行指揮內行!_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 第651章 世間最可笑,最可悲的事就在於:外行指揮內行!

第651章 世間最可笑,最可悲的事就在於:外行指揮內行!(1 / 1)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更何況一向摳門的老朱難得的大方一回!

“臣,謝陛下天恩!”

吳憂也非婆婆媽媽之人,在眾同僚豔羨且參雜著諸多嫉妒的目光中,乾脆利落的接下了倭國紅利!

“雲奇…”

“奴婢在!”

分紅事畢,朱元璋儘管諸多不舍,卻還是裝出了一副淡然的姿態,“即刻命禁軍將群臣所分紅利,一文不少的送到他們的府上!”

“遵旨!”

目光火熱的看著數百箱金銀被禁軍搬了出去,一想到當初眾籌軍費之時,自家那橫加阻攔的婆娘待親眼見到所分紅利後,悔不當初的模樣…

眉開眼笑的文武群臣便有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鎮酸梅湯,腰杆瞬間挺直!

待數百口箱子被儘數搬空,眼角抽搐的朱元璋忍不住狠狠的在臉上搓了一把之後,轉向了下一個議題!

“半月之後,文武科舉將開,不過這一次的考核內容,咱想大刀闊斧的變上一變!”

此言一出,武將大多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文臣之列卻是一片嘩然!

古今罕見的武舉姑且不說,現如今當今的天子竟還要在承襲了近千載的科舉上大做文章麼!?

見文臣之首李善長毫無動靜,明擺著指望不上,禮部尚書王鈍硬著頭皮出列,“敢問陛下,不知您說的大刀闊斧,是怎樣的一個變法?”

“科舉也好,武考也罷,皆為朝廷選才之用!”,看了一眼寶劍藏鋒的某人之後,朱元璋眉頭一挑,擲地有聲道,

“一句話:咱要的才是知民生,聽民聲,體民苦,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心存公義,心懷社稷的賢才,大才!”

“而絕非那些五穀不分,六畜不識,紙上談兵,賣弄文采的庸才,蠢才!”

說罷,老朱話鋒一轉,隨手將這個問題丟給了群臣,“至於如何篩去庸才蠢才,選拔出真正的賢才大才,咱想先聽聽諸位的看法!”

朱元璋話音剛落的一瞬間,集無數目光於一身的吳憂,…頓感如芒刺背!

眾武將倒是樂的在一旁看熱鬨,除李善長之外的所有文臣,心中無不斷定:不用說,這必然又是某人乾的好事!

自姓吳的踏足朝堂以來,拋開一連串的軍事勝利不談,如西南的改土歸流,又有如丈量全國的土地之後,在應天八府試行的攤丁入畝…

所謂的大刀闊斧,所謂的變革,幾乎是一茬又一茬,應接不暇!

現在好了,切斷了舉薦製後,又他娘的盯上了承襲近千載的科舉製!

最終,還是禮部尚書王鈍率先打破了奉天殿陡然出現的寂靜,且刻意避開了一知半解的武考,“啟稟陛下,臣以為科舉改革當徐圖漸進,其因有三!”

“一者科舉製承襲唐宋,至今已沿用了近千載,若冒然改製,必使文壇震動!”

“其二,凡事當有緩衝!”

“天下學子寒窗苦讀,短則十數載,長則數十載,若冒然改製,必將措手不及,難以應考!”

“其三,科舉選才本就是大浪淘沙,萬裡挑一,金榜題名者無不是當世賢才,想必其中也絕不乏陛下所說的大才!”

說到最後,王鈍深施一禮,“臣話畢,懇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神情淡然的點了點頭,但眼底卻劃過了一抹失望之色,“王尚書所言,眾愛卿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事不關己的武將隊列毫無動靜,眾多文臣則不出意料的反應甚大!

畢竟,改革科舉製度於他們而言,無疑是對古之聖賢的一種否定,同時也是對他們這些科舉出身的一種否定!

“王尚書言之有理,臣附議!”

“王尚書字字珠璣,臣附議!”

“科舉選才事關重大,臣讚同王尚書所言,切不可操之過急!”

“如王尚書所言,即便科舉改製,也當循序漸進才是!”

“陛下明鑒,天下學子自小苦讀聖賢書,其中亦不乏窮經皓首之人,若一朝改製,隻怕一時難以適應!”

“張大人言之有理,四書五經浩渺如海,即便是窮儘一生也難以儘窺其中之奧妙,

北宋賢相趙普更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以四書為皮,以五經為骨的科舉製,足以儘攬天下英才!”

最後,除一手推動此事的始作俑者吳憂,及李善長等一些非科舉出身的極少數一些大臣之外,眾文臣紛紛跪地高呼:“臣等附議,還望陛下諫納!”

正如王鈍所言,科舉改製事關重大!

甩鍋大法早已爐火純青的老朱,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向了某人!

其中的意思非常明確:改製科舉的建議是你小子提出來的,這黑鍋你不背誰背!?

唉……

所謂帝王心術,不過是君王馭下之道,換句話說:大魚大肉我來吃,刷鍋洗碗你來做!

吳憂本以為自個已儘數闡明了現有科舉製的利弊,以老朱的性格認準了一件事必然乾坤獨斷,不曾想轉身竟來了這麼一手!

“王尚書此言差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我不擅長逆風局能再穿一次嗎 帝女上位,攝政王輔政 暴富係統:我的宿主竟是愛國腦 美人穿八零,高冷軍少夜不能寐 漫遊塵心 弓箭手異界之旅 快穿:寵妻男二走上人生巔峰 鬥龍戰士之異世空之旅 野蠻的文明 太子殿下饒命,臣弟是女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