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四月,天早早的就黑了下來!
連部最後排的大教室裡卻燈火通明。
知青們都集中在大教室裡,會還沒開始。
會場上一片嬉笑聲、打鬨聲。
連長郭建忠,副連長周子榮和一些老知青們談論著今年春種勞動力的分配。
三排長東方曉曉領著三排女知青,就抽煙的問題和二排男知青爭論不休。
指導員張海波和楊軍談的最深最融洽。
他們通過籃球拉近了距離。
從談球到體育,從談體育到當今的政治,從政治談到曆史,兩人都覺得相見恨晚。
梅怡和幾個新來的女知青圍坐在楊軍的身邊,靜靜的聽張海波和楊軍的交談。
勞累了一天的知青們,此時是他們最快樂溫馨的時光。
周子榮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對郭建中說:“連長到時間了,咱們開始吧。
“好!開始”
郭建中把張海波叫到台上說:
“海波,你先講吧,你下連已經有三個多月了吧,和連裡的知青們都熟悉了。咱們還沒開過一次像樣的全連大會。借這個機會,你給大家講些國家形勢,完了再讓子榮就今天的生產做一些具體的安排。最後我給大家分配春耕任務!海波,你看這樣安排,行嗎”?
張海波謙和的笑了笑說:“行!就按連長說的算”。
完了,他又回過頭來對楊軍說:
“楊軍,你先坐著,我上台給大家講幾句”。
說完,張海波健步走上講台。
習慣性的扶了扶眼鏡,聲音不高,溫和極具磁性的說:
“大家好,這是我任27連指導員,第一次召開的全連大會。說開大會顯得有點兒嚴肅,尤其是大家勞累了一天,有時候我也很反感這個這幾個字。還不如說我們大家隨便聊聊天,聊聊我們大家彼此關心的話題,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在這裡我首先代表27連的全體知青。歡迎新來的知青。是你們的加入,我們27連才有了新的活力。我們27連也就百十來人口,但我們這百十來人來自全國各地的。來自京,津,滬,哈,佳,雙,四川、河北、山東,等地。我們都是積極向上的熱血青年,我們熱情奔放的來到寒冷荒蕪的邊疆。我們在棒打麅子飄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荒無人煙的草泡之上,挖渠,挑水,開荒,造田。支帳篷,蓋草房,脫土坯,建土房,到燒磚蓋磚房,不斷的建設北大荒。最終建成了祖國的北大倉,成了國家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
艱苦奮鬥、吃苦耐勞、苦乾加巧乾是我們知青的傳統。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把荒原變成農田,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樸實忠厚、關愛互助,是我們知青的優良品德。
北大荒民風淳樸,沒有虛偽和奸詐。這來源於鐵道轉業官兵帶來部隊的優良傳統。山東移民的忠厚樸實的民風,以及京,津、滬,哈,佳,雙等。各大城市知青的高素質。
我來北大荒兩年了,對北大荒有著很深的感情,北大荒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想在不久的將來,北大荒在我們知青的辛勤耕耘下,荒涼貧窮的北大荒,一定會變成人間天堂”。
張海波講到這裡,看了看台下說:
“好了,我就講這麼多吧,說的是隨便聊聊,可是一站到台上我就收不住了,對不起,耽誤大家時間了”。
張海波的講話謙和禮貌,引起了台下的一片掌聲。
他擺了擺手接著又說:
“我就講這麼多,現在請我們的周子榮連長就我們今年的生產做些具體的安排,大家歡迎”。
說完,張海波率先鼓起掌來。
坐在他身邊的一位清瘦漢子站了起來,他就是27連分管生產的副連長周誌榮。
一位來自吉林九台的東北漢子。
他乾咳一聲,朝台下擺了擺手:
“大家彆歡迎了,我們都是老知青,老戰友,少來那些虛頭巴腦。彼此都很了解,很熟悉!就照指導員說的那樣,我們隨便聊聊,談一談我們今後生產上該注意細節。
今天我們的時間有限,大家也都勞累了一天,因此今天長話短說,大事小講。彆的不談,隻談我們眼前生產技術的問題。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打春水,力爭把我們現在一千多坰地澆好澆透。
大家都是老農墾老知青。生產上的一些技術環節。不比我這個當連長知道的少,既然連長指導員讓我給大家做技術指導。我也隻好勉為其難了。我認為打春水應注意兩個知環節:
一個是不能把地澆的太透了,如果把地澆的太透了,春種的時候地乾不了,播種機開不進去,那就會耽誤春種的,進而會影響到糧食的產量。
一個是地澆不透的問題,如果地澆不透,那麼種子播下去就發不了芽。同樣也會減少糧食的產量。
下麵我再講講澆地注意事項,澆地對農民來講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在簡單中蘊藏著很深的道理。其中包括水量的大小、水流的力度、土質的硬度和氣溫的變化,還有地形的水平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