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湖地區的這場秋雨。淅淅瀝瀝的下了整整的一個星期。
乾部學校的上千晌試驗田差點兒都泡在了水裡。
天一開,負責教學和生產的邵青山就再也坐不住了。
沒有當上校長。他有點情緒。
憑資格和能力,他都不應該輸給秦國風。可偏偏這個校長就是讓秦國風給當上了。
為此事,他病了好幾天,還請假回了趟老家。
鬨情緒歸鬨情緒,工作還要做。誰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乾部?是學校主管教學和生產的副校長呢。
下雨的前一天,秦國風去北京開政協會議。臨走的時候,在臨時黨委會上。秦國風比較委婉的提出了,他不在的這幾天,學校的日常工作暫時由邵青山副校長抓一下,尤其是學校近千晌地的收割。
邵青山當時心想。你秦國風能走幾天!會議也就是三五天的事。你秦國風從北京回來,正好趕上收秋。
讓邵青山沒想到的是,這場陰冷的秋雨下了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後,雨停了,秦國風還沒有回來。
學校的師生的反映。這場秋雨來的突然,時間又長,地裡的不少玉米都趴在了地上。得趕緊組織學生們收割。否則趴在地上的玉米,都會爛在地裡。這樣將會影響學校今年的生產成績。
邵青山知道,他是主管學校生產的副校長。再說了,秦國風去北京時。指明讓他負責學校的日常工作,如果真要把玉米爛在地裡,收不回來。影響了今年學校的生產成績。他難逃其咎。
他和剛調入乾部學校的副校長陸孝農,校黨委辦公室主任馮濤商量。
完了又召集幾個主要科室的乾部開會研究。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不能再等秦國風了。得抓緊時間組織學生收割。
第二天,太陽剛露頭,乾部學校的近千名師生。都投入到了緊張的秋收勞動中。
邵青山憑他的關係,又去臨近的明山縣紅星農場,借了三台康拜因收割機。
最緊張的那兩天,邵青山和駐明山縣的部隊又借了一個營的解放軍戰士。
軍民協作不到一個星期,乾部學校的970晌玉米全部收割進了學校的倉庫。
53班和54班這兩個臨近畢業的班也參加了學校緊張的秋收勞動。
今年是楊軍來北大荒的第二個秋天。
他現在不但能熟練的操縱各種農業機械。對北大荒的農事,地理都諳熟於心。
知道什麼季節種什麼農作物。什麼風向北大荒要下雨,什麼風向北大荒要起霧?
尤其是他在乾部學校,學習的這一年半。是他成熟最快的一段時間。
他不但懂得了北大荒的農業基礎知識。對現代化的農業管理領悟的也很深。
他由一個剛來北大荒的懵懂的知青。變成了一個生產經驗豐富,政治成熟,懂技術,懂管理的優秀知青乾部。
秋收勞動結束後,乾部學校相對靜謐了下來,又恢複了往日的學習和生活。
53班,54班,兩個畢業班的學生都等著學校公布分配的結果。
學習和生產基本上都停了下來。
收完秋結束後,秦國風從北京回來了。
他一下車就匆匆的去學校的大田轉了一圈。發現學校的近千晌大田都被收割了回來。
裸露在原野上的枯草搖曳著,在嘲笑這位臨陣脫逃的校長。他沒有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而羞愧。反而為自己的小聰明在沾沾自喜。
他為顯擺他這位校長的絕對權威。又主持召開了一次全校的乾部師生大會。
在會上,他假心假意的表彰了副校長邵青山勇挑重擔,樂於奉獻的精神,完了又表彰了乾部學校的全體師生艱苦奮鬥,團結拚搏,在環境極端惡劣的情況下,把乾部學校的近千晌大田做到顆粒歸倉。最後他高調的宣布
從明天開始,乾部學校改善一天的夥食,放假三天。
乾部學校的師生們知道秦國風是個什麼樣的人。會場上沒有他想象的那樣振奮人心。掌聲雷動。
隻有米婉花領著幾個人給他象征性的鼓了幾下掌。
秦國風尷尬的結束了他的講話。
連續一個星期的陰雨,又連續一個星期的暴曬。新海湖的氣溫給降了下來。
楊軍和高紅旗去學校辦公室詢問他們的分配情況。黨委辦公室主任馮濤隻是說快了,讓他們回去耐心等待。
楊軍和高紅旗回到班上後,張抗美和鄭美玲吵嚷著上次的話題。要去新海湖上遊玩,網魚。班上還有幾個同學吵鬨的也要去。
許援朝也是急不可耐的說
“我們臨走之前一定要去新海湖上再玩一趟,要不我的兩條煙就白送了!
宋紅梅和金朝中也在一旁響應著。
看來他們就等著楊軍和高紅旗表態了。
他倆是53班的正副班長,人氣旺,有他倆參加就更熱鬨了。
楊軍不好意思拒絕,爽快的答應了。
他們約好,第二天早上出發,還按以前的分工,張抗美去食堂借大鐵鍋。鄭美玲和宋紅梅去食堂找周胖子要燉魚的調料。又有53班的兩個知青加入了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個知青乾部興高采烈的談論著。
誰也沒想到,就在今天下午,楊軍又出事了。
乾部學校的中午飯剛剛吃過。兩輛草綠色的吉普車一前一後的開進了乾部學校的大院。
在辦公大樓前停了下來。
從前麵的車上走下來兩個穿白色製服的公安人員。
從後麵的車上走下來4位穿草綠色軍裝的彪形大漢。
這幾個人下車後,直接上了乾部學校辦公樓的二樓,敲開了黨委辦公室的門。
乾部學校黨委辦公室主馮濤準備下個月調往八一農大。
他的調令已經下來了。
這是他在乾部學校值的最後一個班。
他見幾個人氣勢洶洶的走進他的辦公室。大吃一驚,仔細一看,認出那個穿公安製服為首的中年人,是明山縣公安局的革委會主任張文兵。
馮濤和張文兵的關係不是太熟,都是明山縣的乾部,隻是個點頭之交。
馮濤見張文兵一臉嚴肅的樣子,知道張文斌來者不善。
便笑容可掬的站了起來,招呼張文兵坐在他對麵的沙發上。然後客氣的向張文兵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