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如水,胭脂湖畔的夜色顯得愈加寧靜深邃。
月光柔和地灑落在湖麵上,泛起粼粼波光,與四周的柳影和燈火交相輝映,勾勒出一片如夢如幻的畫境。
湖邊的菊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隨風彌漫,仿佛為這場盛會增添了一抹詩意的韻味。
然而,此刻湖畔的人群中,卻並不如表麵的靜謐。
觀眾席間的議論聲早已掀起了熱潮,宛如漣漪一般從圓台向四周擴散。
“中庸之道,真乃妙言啊!”
“這四字回答看似簡短,卻包含了如此深奧的哲理,難怪連洛神女也不得不認真審視。”
“麵具公子的見解不僅僅局限於個人修養,還延伸至治國理政,實在令人敬佩!”
人群中,不少學子模樣的年輕人已經忍不住將蕭寧的回答一字一句記在心中,生怕錯過其中的奧妙。
更有一些文士搖頭晃腦,低聲吟誦著“中庸之道”,試圖將這全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思考中。
佳麗席間,十佳麗或點頭讚歎,或低聲議論,她們的目光無一例外地集中在蕭寧身上,神情中滿是複雜的情緒。
而觀眾席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幾位身份顯赫的大儒。
柳山居此時端坐在席間,原本自信從容的神情竟流露出幾分深思與敬佩。他輕輕捋了捋自己的長須,歎息道:“此子,真乃奇才。”
他低聲念道:“湖水有岸,方能靜謐;人心有度,才能平和……如此簡單的比喻,卻直指人性與規則的本質。”
一旁的徐白眉目光微凝,緩緩點了點頭:“中庸之道一說,於我而言,雖屬聞所未聞,但細細思量,確實包含了無儘的智慧。”
他的聲音中透著一抹讚歎:
“在修身層麵,這中庸之道教人克己守禮,適度而行;在治國層麵,更有以禮法為度、剛柔並濟的深遠意義。難怪洛神女會為之動容。”
柳山居微微一笑,看向徐白眉:“徐兄,你可是這片文壇最嚴苛的評論者之一。難得見你對一位後輩如此推崇。”
徐白眉輕輕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賢者無先後,達者為師。此子雖年輕,但見解之深,胸襟之廣,已然超越了許多所謂的大儒。”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我徐某人,自問在文章上或許還能與他較量一二,但若論修身治國的格局,這位麵具公子,已是勝我一籌。”
此言一出,四周不少文士紛紛驚訝地看向徐白眉。
要知道,徐白眉在神川大陸的文壇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他不僅學識淵博,更以目光高遠、評論犀利著稱。
如今竟然如此評價一位年輕人,實在令人震撼。
柳山居聽罷,卻不以為意,反而輕輕一歎:
“徐兄所言甚是。這‘中庸之道’,不僅僅是對洛神女考題的回答,更是一個全新的思想體係。若此子能再多加闡釋,或許將成為文壇的一大奇跡。”
他抬頭看向台上的蕭寧,目光中流露出幾分欣賞:“此等人物,若能與之共論學問,倒是一大幸事。”
不僅僅是柳山居與徐白眉,其他幾位名聲顯赫的大儒也紛紛表達了對蕭寧的讚賞。
一位年長的儒士輕聲說道:“此子年紀輕輕,卻能提出如此深邃的理念,實在令人敬佩。”
另一位文士則低聲感歎:“他將貪欲比作湖水,以規則比作湖岸,這種比喻雖簡,卻直指本質。如此智慧,實在罕見。”
圍繞著“中庸之道”的討論如潮水般蔓延,越發高漲。
洛水瑤輕輕撫琴,微微側頭對青衣染說道:“連徐白眉和柳山居都如此推崇他,這位麵具公子,果然不凡。”
青衣染輕輕點頭:“他確實非同尋常。中庸之道一說,雖然初聽之下似有些簡單,但細細品味,卻包含了無儘的哲理。”
紅衣翩翩則輕笑道:“雖未解其全意,但我卻能感受到他字裡行間的格局與胸襟。這樣的男子,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而在觀眾席的一角,衛清挽目光複雜地注視著台上的蕭寧,心中已是波瀾起伏。
“中庸之道……”她默默念叨著這四個字,眼中浮現出幾分震撼與迷惘。
衛青時站在一旁,見姐姐的神情愈發複雜,嘴角不由浮現出一抹笑意。他低聲說道:“姐姐,此人的才華,您覺得如何?”
衛清挽輕輕搖頭,低聲說道:“這不是單純的才華,而是一種格局,一種胸懷。”
她的聲音中透著些許感慨:“這四個字,竟讓我覺得,我從未真正了解過天下。”
衛青時聞言,隻是淡淡一笑,沒有再多言。
月光下的圓台,蕭寧的身影依舊挺拔如鬆,他的氣度與從容,使他仿佛與整片天地融為一體。
他筆下的“中庸之道”,不僅僅是一道考題的答案,更是一種讓所有人深思的全新理念。
夜色深沉,胭脂湖畔的靜謐被月光浸染得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
柳枝搖曳,菊香彌漫,湖麵波光瀲灩,與夜空中的點點星光相互輝映,映襯出天地之間的浩渺與無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