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月光似紗,輕輕覆蓋在胭脂湖的水麵上。
微風拂過,湖麵蕩起層層漣漪。
波光粼粼之間,仿佛藏著無數輕語,將這片如夢似幻的水域裝點得更加神秘。
遠處的湖岸上,點點燈火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
那些燈籠在風中微微搖曳,散發出柔和的光芒。
湖畔的柳樹在風中低垂,枝葉輕輕拂動,投下斑駁的影子。
那些影子與湖水中的倒影交織在一起,讓人分不清哪一處是現實,哪一處是虛幻。
高樓深院裡隱約傳來簫笛聲,與湖水拍岸的聲響相和,奏出一曲輕柔的夜間交響。
舞台上的燈光依舊明亮,將蕭寧的身影勾勒得格外清晰。
他安靜地站在原地,仿佛周圍的喧囂與議論都無法觸及他分毫。
四位佳麗在他身側不遠處站立,各自表情不一。
紫煙繞輕執折扇,目光中帶著幾分沉思。
銀月華垂著眼簾,仿佛在咀嚼蕭寧方才的每一句話。
霞光媚輕輕抿唇,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神色,但眼神中卻透出認真。
幽蘭泠則雙手抱臂,唇角微揚,似乎還沉浸在對“十二平均律”的探究中。
台下的觀眾此時仍然鴉雀無聲。
風吹過人群,衣袂飄動,帶起一陣輕微的沙沙聲。
那是唯一打破寂靜的聲音。
每個人的表情都顯得極為複雜。
那些學者們捋著胡須,眉頭緊鎖,顯然對“十二平均律”這個詞彙感到無比陌生。
貴族們則或交頭接耳,或保持沉默,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解。
普通百姓雖然對具體的理論毫無頭緒,但從那些大儒學者的表情中,也意識到這個話題的重要性。
一位身著青衣的老學者緩緩站起,目光中帶著一絲深深的敬意。
他轉頭對身旁的同行低聲說道:“這‘十二平均律’,竟能以數學代替人耳……若是真的,這將是音律史上的一場革命。”
那同行點點頭,眉頭卻依舊微蹙:“可是,這種理論聽起來匪夷所思,未免太過離經叛道。”
“離經叛道又如何?”青衣學者微微一笑,“天才之所以稱為天才,便在於能夠走出前人不敢踏入的路。”
“你是說……”同行若有所思,聲音中多了幾分敬畏。
青衣學者點了點頭,目光重新落在舞台上的蕭寧身上:“若此人真能推廣十二平均律,他的名字將被寫入律學的史冊,與曆代大儒並列。”
舞台上,紫煙繞微微側過頭。
她的目光落在蕭寧身上,腦海中卻回蕩著他方才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