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度在抽屜中翻出一張紙從31日的記錄開始梳理起信息。
31日,對日期的記錄開始混亂。
32日,出現雕像。
33日,保安開始參與增加雕塑的工作,第四棟樓出現。
34日,出現戴著貓麵具的女人。
35日,增加雕像的工作結束,對戴著貓麵具的女人的記載變成了貓臉女人。
除去這些信息外,夜班保安、也就是原來的他,明顯也有發現異常,隻是礙於各種原因並不能在紙上寫明知道的信息。
假設原來的“他”和他的思維是一樣的,那按他的理解來解讀這些話應該沒問題。
4月31日,“4月”的字樣前明顯有塗改,顯然“他”是想寫“5月”的,但因為注意到前麵兩人記錄的時間有問題,所以進行了修改。
32日,強調一定要注意多出來的裝飾品,這裡麵的裝飾品指的明顯就是多出來的“雕像”。
不直接寫雕像是因為“他”看見的不是雕像,而是真人。
33日,“要記得……提醒,加雕像……”,這一段看著像是被洗腦一樣。
但他要說的應該是要記得提醒小區的居民注意。
那些雕像極有可能是原來的小區居民“變成”的。
34日,雕像要完工了,要注意,危險即將來臨。
35日,“太快了,提醒果然又作用”,太快了,這語境明顯不是高興。
另外錯彆字太明顯,這句話應該是相反的意思。
而後麵這句話,信息量更大。
貓臉女人想讓我去她的房子。
所以“我”到底去沒去貓臉女人的房子?
這記錄真是越看越讓人覺得不安,這個小區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尹度捏了捏鼻梁,打起精神後才將手冊又翻了一頁。
【4月36日,星期一,早班,今天上班時聽說昨天跟著貓臉太太走上樓的人都沒有再回來。
我在早上收到投訴的第一時間就趕去了第三棟樓但還是沒抓到人,真煩,為什麼雕像沒讓第三棟樓變好!】
【4月36日,星期一,中班,因為投訴去了趟第三棟樓,抓到了貓臉太太,但在將她送往第四棟樓時被她跑走了。
貓臉太太的毛發全是黑的,聲音聽著有四十多歲,我抓到她時她正站在一樓樓梯騷擾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