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藍星局勢一度劍拔弩張,但好歹最後平安落地,夏國的百姓們帶著幾分對未來的憧憬,過完了新年,又過完了上元節。
該上工了。
從好幾年前開始,每年都會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20xx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壞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究其原因,是夏國走到了一個要命的瓶頸期。
夏國的先輩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從無到有一點一點攢出了夏國的工業基礎,但是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最終養出了一個什麼樣的龐然大物。
這麼說吧,從工業體量的角度來看,藍星有兩大勢均力敵的國家。
夏國,和外國。
現實的情況就是,夏國即使已經放低姿態,竭儘全力在藍星開拓一個又一個市場,也依然無法消化自己的工業產能。
全藍星有一個共識,隻要不去觸碰夏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夏國就是一個敦厚而溫和的超級大憨憨。
彆說吵吵架拌拌嘴了,就是某些政府黑了夏國的投資,收了夏國的設備,在局部地區跟夏國有了摩擦。
隻要下一任政府改弦更張,夏國就像啥事沒有一樣,來,咱們接著談合作。
是夏國真這麼人畜無害嗎?
當然不是。
實在是夏國國內卷的太厲害了。
這些年,隨著夏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夏國甚至要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幫那些窮國開發資源,發展交通,建立基礎工業,提高收入水平。
為的就是你能有點閒錢,過來買我的商品。
很多人對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區彆理解不那麼深刻。
古代社會因為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的原因,人主要是向土地去要收獲。
無論是種植還是開采,土地都是財富的核心象征。
土地越大,收獲越多,國家越強,所以古代國家,有很強的開拓動力,特彆是對於肥美,宜居的土地。
現代工業社會則完全是另一個邏輯。
隻要資源跟得上,一小塊工業區產值就能吊打一整個國家的農業和資源產業,所以現代國家隻需要兩樣東西:資源通暢,傾銷對象。
而工業這個東西,有太多的先決條件。
有技術壁壘的生產設備,充足的能源供應,便利的交通條件,穩定的社會治安,以及,高中低各個檔次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技術員和產業工人。
再往外擴散,還需要能夠大批量集中人員的城市化規模,給這些人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和醫療教育配套,要有超強輻射的連接上下遊產業和銷售區的運輸能力,以及,不被人掠奪的武力保障。
這個東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家,都根本玩不起來。
牛國當年到處占領殖民地,並且養出了藍星第一海軍,就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工業傾銷。
直到作為後發工業強國的條頓,發現自己的工業品被死死卡在各個市場之外,暴怒的發起了第一次藍星大戰。
鷹國如今布武藍星,鑄造所謂的無敵海權,也是這樣。
對於資源產地,海運要道,鷹國不惜代價的爭奪,而對於旁邊國家那些沒用的土地和人口,跪求著要加入鷹國,都懶得看一眼。
所以說,工業強國對土地的需求,已經很低了。
說句殘忍的話,無主的土地可能還有點興趣,有人的土地,那其實是一種負擔。
管理成本太大,持續投入太高。自己家裡還一群娃急等著找工作呢,再來一幫子不服管教還要貼錢養的逆子,誰有那個耐心。
不如你對我放開市場,做經濟殖民地就行。
夏國的崛起,首先是前輩高瞻遠矚,所謂一代人吃了幾代人的苦,無中生有建立起了基礎重工業,同時培養出了大批的工業人才。
二來是把持著工業權柄的鷹國,發現還是搞金融和技術壁壘來錢快,就把苦力活丟到了東艾霞。
夏國,從這裡麵,分到了最底層的一點苦力活,當年八億件襯衫換大飛機就來源於此。
但是,鷹國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工業國就此出現了。
不能怪鷹國大意。
你丫的當了幾千年農民,結果我剛打了幾局橋牌,撩了幾個蘿莉,一回頭,你空間站都造出來了,這誰能信?
我都還沒造出來過呢。
這不得往死裡弄你?
對夏國來說,那更是滿肚子的委屈。
你以為我就這點產能嗎?我那是實在沒辦法,才硬壓著自己的。
我要是全力以赴的話,就這麼說吧,把除了夏國以外的所有國家,輕重工業全部乾掉,隻要你留著港口,夏國就能以一國之力,供應全藍星的工業產品需求。
我t人畜無害,就想做做生意,就這,你還製裁我,有沒有天理?
不管大國之間有多少明爭暗鬥,感受最深刻的,還是普通百姓。
在小楊鎮的輕工產業園,開年後的招工季,一臉憔悴的老楊在櫥窗邊看了許久,還是無奈的踏上了送餐之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