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舊傷複發的有點巧,去不了。
太子倒是很合適,隻是他曾經答應過沈淵讓他去,不好反悔。
沈淵不疾不徐開口,“父皇,賑災的銀子都是太子牽頭募捐來的,兒臣不好去搶了太子的功勞。”
沈星河卻不買賬,“大皇兄這是哪裡的話,募捐本就是右相的提議,孤不過是跑跑腿辦事罷了,何來功勞一說。再說,前去賑災是救民於水火,大局當前功勞算得什麼,大皇兄不必介懷,還是聽父皇的安排吧。”
沈星河太清楚蕭建仁和沈淵打的什麼算盤。
這爺孫倆,每次都一唱一和,好事怎會輪得到她!
沈星河雖說早就準備好了去賑災,但也不願意聽這些人指手畫腳。
蕭建仁見沈星河推辭,幫著沈淵補充道,“陛下,太子所言有理。但大皇子的確參與朝中之事太少,此次事關重大,須得太子殿下這般德才兼備才能辦得更好,替陛下收得民心。”
沈星河心中冷嗤,為了不讓沈淵參與,這老家夥都違心的誇上了她。
“右相若是不放心大皇兄,大可一起去,以右相的能力,賑災應當是手到擒來。”
蕭建仁一噎,讓他去,他又不是傻子!
“陛下,臣這把老骨頭,恐怕經不住遠途奔波啊……”說話的語氣聽著都老了,脊背仿佛也更彎了一些。
永盛帝是千年老狐狸,怎會看不出沈淵和蕭建仁都不想去。
這個大兒子愛權利,但格局小了,辦事是真不行。
光想玩弄權術就得到好處,還是嫩了些。這一點上,太子就比他強得多。
縱觀朝中局勢,扶風城的災情一個弄不好恐江山不穩,他的確不放心交給沈淵。
永盛帝重新將目光鎖定沈星河,“星河,你如何看?”
沈星河扮演著聽話乖順的好兒子,“兒臣並無意見,全聽父皇安排。大皇兄願去,兒臣定當全力支持;大皇兄若實在不想去的話,兒臣也願意替父皇分憂。”
永盛帝很滿意沈星河的態度,再看向沈淵的目光,還真有幾分‘孽子’的意思。
身為皇家之人,需要站出來的時候往後縮,一點格局都沒有!
沈淵麵不改色解釋,“父皇,並非兒臣不願,隻是太子已經在募捐上做的很好,兒臣就不喧賓奪主了,還是讓太子做吧。”
永盛帝沒有再聽他廢話,直接拍了板,“行了,就這麼定了。”
“擬旨,著太子沈星河為欽差,替朕去扶風城賑災、重建、善後。”
隨即目光掃過六部尚書,“此事由太子全權負責,諸位愛卿務必全力配合太子,快速安定扶風局勢。”
“臣等遵旨!”
這些大臣都是人精,誰都看得出陛下看重太子,朝中風向不同以往。
出宮途中,沈星河經過蕭建仁和沈淵身邊,
沈淵帶著些許同情的目光看了沈星河一眼,這傻子還上趕著接燙手的山芋!
言語間都帶上了幾分戲謔,“恭喜太子又要辦大事!”
沈星河卻沒搭理他,隻似笑非笑的對蕭建仁說,“孤要多謝右相提攜,右相每次推薦給孤的差事都很好呢,總能得到不少好處。”
此話一出,沈淵和蕭建仁幸災樂禍的表情僵在了臉上。
順著這麼一想,還真是每次蕭建仁丟給沈星河的爛事,都被她完美的接住!
不僅如此,還能化腐朽為神奇,扭轉局麵,挖好的火坑最後變成沈星河的跳板!一次又一次的立功!
沈星河一步步的在朝中站穩腳跟,現在想來,蕭建仁簡直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