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後——
徽景宮——正殿
餘黔將來人帶到時,趙季贏的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了。
他居然沒死……
餘黔默默行禮退下,衛泱深躬作揖道:“草民衛泱拜見陛下,拜見……王爺。”
“嗯。”天穹大帝微微頷首道:“免禮吧。”
“謝陛下。”
在衛泱麵朝行禮的那一霎,趙季贏不由得恍惚了一下,隻是很快便穩住了身子,將心態調整了過來。
天穹大帝道:“賜座!”
很快,兩名太監帶著錦繡的金絲坐墩前來,放在衛泱麵前,又快速離場,大殿內隻剩下這三人。
衛泱再次深躬作揖道:“謝陛下賜座!”
待衛泱入座後,天穹大帝這才開口道:“先生的策論,我已翻閱多遍,隻是這條道路,未免有些太長了。”
“先生要知道,一千年……一千年之後可是個大變節。”天穹大帝拿起一卷書冊,搖搖頭,幽幽長歎道:“一千年的人心所向……想要成就帝道……還是太短了。”
“而且,即便沒有敵國,如今天下,資源匱乏,人相爭鬥。要想實現這等理想,也太過於異想天開了。”
衛泱微笑,胸有成竹道:“陛下所慮,衛泱亦有所預料。”
“若能得陛下信重,我必能使天穹帝國兵強馬壯,國富兵安。”
天穹大帝卻是抬手製止,微笑道:“先生的能力,我暫且不慮,隻是此法過於漫長,變數過大,實在是不適用於當下。”
衛泱一笑:“治國之道並非隻有一種,陛下既然有顧慮,衛泱可獻他法。”
天穹大帝:“先生請講。”
衛泱又正了正身形,獻言道:“正所謂乾知大始,而坤作成物。”
“隻要知曉大勢,提前成物也未嘗不可。”
“陛下既然在短時間內難以以德感化天下,不如便以德教化天下,行仁義之道。”
“也就是,王道。”
衛泱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顯得格外清晰。
“仁義之道?”天穹大帝一愣,轉而大笑,露出一絲譏諷。
“哈哈哈!”
“‘仁’這一詞,是由當年的人宗改來吧。”
“當年,人宗選擇了儒。儒生將‘人’改為‘仁’,以‘仁’為儒道之綱。”
“在周王國建立之後,儒生遍布天下,如今這四國,朝中人士少說也有一半是儒生吧?”
天穹大帝一轉話鋒,語氣變得咄咄逼人:“衛泱,不妨告訴你,孤的祖父,也是儒生。”
“所以孤,也深諳儒道。”
“諸侯之亂之時,暫且不說。”
“自孤封帝以來,待敗國之君未曾有半分輕慢。孤賜封他們公侯,享一世的榮華富貴。”
“降國之臣賜身高位,不論出身,有能者居之。”
“並且,設立博書院,整合宗門,傳頌有德之人事跡,以方便傳播儒道,教化萬民。”
“可即便如此,這十萬年以來,仍有不忠不臣之事發生。”
衛泱抬手作揖,而後道:“陛下的仁德之心,便是陛下能成就大業的基石。”
“當年,周國王室衰微,禮樂崩壞,德義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