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天元一子,聖位之局
第601章天元一子,聖位之局
“還好,還好。”自己的感知被神荼和鬱壘毫不客氣的切斷時,那些涉及水行之大羅們,都是憤怒的。
可當他們發現,連同水官大帝的感知也一起被切斷,絲毫不曾觸及幽冥,更不曾將那幽冥黃泉的權柄也納入自己的掌控時,這些涉及水行的大羅們,便又慶幸起來。
水作為天地的根基,和三清秉承之道,和接引準提所秉承之道,截然不同。
作為天地的根基,一旦水官大帝徹底執掌了幽冥,以水為根本,貫通天地的陰陽,生死,建起其以水為根本的完整生態,其縱然不能一步入聖,也能如同西王母一般,明悟自己的聖人之道。
到那個時候,天地之間所有的涉及了水行的大羅,都將在水官大帝的麵前俯首稱臣。
他們的道路,也將徹底斷絕。
所以,看著那神荼鬱壘以一種無比強勢的姿態,將水官大帝的感知擋在幽冥之外,其他的水行大羅們,他們的興奮和慶幸,可想而知。
……
“可惜。”黃河水府當中,新上任的水官大帝遺憾無比的睜開雙眼。
就隻差那麼一下,他就能一步登天了。
奈何……陰間和陽世,終究是兩條不同的道路。
就算他已經明悟了自己的道途,可在幽冥的體量麵前,也依舊是有所不如,難以將自己的權柄,蔓延到幽冥之間,以幽冥那實實在在的陰,來反哺自己在道途上的‘陰’……
不過,就算如此,他也已經清楚的知曉了自己接下來道途的所在。
無非就是想辦法將自己的權柄蔓延到幽冥之間,想辦法將幽冥的黃泉,也納入自己的掌控當中。
以人間的無數水係為根基,往下貫通幽冥之黃泉,往上貫通天庭的天河,合得水之陰陽,虛實,以水彰顯天地之間的一切變化,以水承載天地之間的一切變化。
如此,便是登聖的時候。
而在遺憾之間,更加沉重的心情,便也從水官大帝的心頭浮現出來,令整個黃河的暗湧,都越發的洶湧起來,令這浩蕩的黃河,都要凝固一般。
——他明悟了自己的道途,可天地之間,其他的大羅們,同樣也明悟了他的道途。
天地之間,大道三無窮,有虛有實。
虛者,如同三清之道果,起於心,存於意,於天地無礙,和天地之間其他的大羅,更無礙,所以在他們通往聖人的道路上,其他的大羅們,並不會阻止他們,也不會是他們的敵人。
可實者,則如同是陰陽五行一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天地之間最根本的架構。
這條路上,一旦出現踏上了終極的存在,那就一定會對天地,對天地之間的生靈,對天地之間的大羅造成無窮的影響。
這也即是說,當這條道路顯現在水官大帝麵前,且他執意要走通這條道路的時候,其他的涉及了水行的大羅,都會成為他的道敵——包括麵前這三位才幫助他奪取了水官大帝之業位的四瀆之君。
“可惜,可惜!”河伯夷再次感慨。
在所有人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以猝不及防之態,將幽冥黃泉一起納入自己的掌控,徹底完善自己的權柄,靜待登聖之機。
和在所有大羅都已經知曉了自己的目的過後,再往幽冥而動。
這其間的難度差距,又豈止是百倍千倍?
在這一條道路上,便是他麵前的三位四瀆之君,都不會是他的朋友。
黃河水府當中,另外的三位水君看著黃河河伯的目光,已經是出現了異樣和提防。
——大家本以為,你隻是想要完善自己的權柄,想要謀求更進一步的機會,也願意支持你更進一步。
可現在看來,你這更進一步的方式,不是要擴張自己的黃河權柄,不是想要以黃河的權柄為核心,而是直接囊括了水之本身。
是想要通過成為所有人爸爸的形式更進一步,讓大家都成為你的臣子,成為你的兒子……
這情況,可就截然不同了。
“水有通幽之能。”
“夷,你是什麼時候知曉了幽冥黃泉的存在。”
“又是什麼時候打起了幽冥黃泉的主意?”奇相盯著黃河河伯。
先前的友善姿態,蕩然無存。
如果黃河河伯隻是在成為了水官大帝過後,才確認了幽冥黃泉的存在,那就說明,黃河河伯,並沒有想要通過執掌天地之間一切的水而登聖。
那就說明,他並沒有要利用另外的三位水君,用另外的三位水君做踏腳石的想法。
可如果黃河河伯一開始就知曉了幽冥黃泉的存在,從一開始,他的目標,就是幽冥黃泉的話……
“這還重要嗎?”黃河河伯看著麵前的三位四瀆之君,黃河的權柄,在這水府當中顯現,排斥著這三位四瀆之君的存在。
無論他一開始的目標是什麼,當這一條通往聖人之境的道路出現過後,他都不可能放棄這一條道路。
畢竟,這是一條明明白白的,通往聖人的道路。
就算一開始,他的目標不是這個,可當這一條道路出現過後,他也必然會踏上這一條道路。
“當然重要。”奇相身下的玄珠破碎,化作一個龐大無比的漩渦,漩渦當中,星河,生機,乃至於時光,都從中顯現。
“如果你一開始不知曉幽冥黃泉的存在,而今之局隻是恰逢其會,那就說明,你沒有利用我們,沒有用我們做踏腳石的想法。”
“那伱我之間,便隻是普通的道敵。”
“我會阻你,但卻不一定會求殺你。”
“可如果你一開始,就知曉了幽冥黃泉的存在,一開始就抱著要利用我們的想法,那就不隻是道敵。”
“而是生死之敵。”
“我寧願舍了這權柄,讓彆人成功,也絕對不會讓你成功。”
奇相的聲音,依舊是柔柔弱弱,但其言語當中,卻是彰顯出無比的猙獰姿態。
而他態度的變化也很簡單。
如果隻是適逢其會,那便隻是說明,黃河河伯的運道比大家更好一些。
這一場聚會,大家都是抱著互為援手,以更進一步的姿態前來。
黃河河伯作為邀約的發起人,作為計劃的提出者,他得到最大的好處,先行一步,也是理所當然——甚至機緣巧合之下,讓這一條通往聖人的道路出現,大家也怨不得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