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欲挽天傾者
第694章欲挽天傾者
就在這磋商之間,在某些太乙的有意配合之下,竟是在含混而過的情況下,得到了治淮仙盟所有太乙的‘認可’。
‘上下一體’的治淮仙盟,厘清了利益糾纏的各處水脈。
再加上受‘仙人神人,終究帶個人——淮水落於他們的手中,總好過落於龍族之手’之類言論所影響的,淮水兩岸人道諸侯國的敕封,祭祀……
以及那些人道仙神的插手。
幾個方麵的齊齊協力之下,四瀆龍神們收攏餘下淮水權柄的動作,竟是比不過這治淮仙盟一般。
讓這治淮仙盟,先行一步,借助人間的運河,以及其他的水係,將他們所占據的各處河段,連成了一體。
淮水的業位,也隨之一分為二,化作淮君和淮主並列。
淮君借助治淮仙盟的力量,以淮君使者之名,和淮主所在的四瀆龍庭在淮水打著擂台。
各自麾下的水神龍神們,也都在相互盯著對方,吹毛求疵的挑著對方的錯處,尋覓著侵奪對方水域的借口——或者說,是‘收複’淮水的借口。
“淮水這般局勢,小道友都還能坐得住,這般心性,著實令人感慨。”五莊觀裡,鎮元子的目光,從淮水收回來,落到敖丙的身上。
——人參果法會已開,敖丙也已經到了五莊觀。
至於說原本計劃要在敖丙往五莊觀的路上截殺敖丙,搶奪昆侖鏡嫁禍鎮元子的人,則是完全沒有找到出手的機會。
因為人參果會開始的時候,不是敖丙大張旗鼓的往五莊觀而去,而是鎮元子直接在五莊觀處施展大神通,揉捏空間,將黃河水府與五莊觀這無數萬裡的距離,化作了咫尺。
於是敖丙一眾,跨步而出,便已經進了萬壽山中。
看到了這一幕的那些歸墟大羅,以及他們所喚醒的太乙們,可謂都是咬牙切齒。
你鎮元子,堂堂大神通者,而且是不止一個世代的大神通者,而敖丙,不過一個太乙,就算其為天龍,就算其為大天尊的弟子,和你鎮元子相比,也是完全沒有可比之處的。
你這堂堂的大神通者,至於將姿態放得這麼低嗎?
大神通者的顏麵,就真的不要了嗎?
而對於鎮元子而言,他的確也考慮過顏麵這回事——可一想到在太古之時,昊天大天尊在建立彼此信任的時候,是如何做的,再想想而今與太古的時局,鎮元子便覺得,相比於那要重鑄的信任體係而言,這大神通者故作矜持,屬實也不算是什麼顏麵。
而且,萬一敖丙在來萬壽山的路上出了什麼意外呢?
所以,還是乾脆一些的好!
說著淮水局勢的同時,鎮元子也不無苦笑。
他開人參果會——這次數,怎麼說都比聖人法會的次數少了,而他鎮元子的口碑,也是遠勝於幾位聖人。
可就算如此,接到了他請柬的幾位曾經交好的大羅,也都不曾親身前來這人參果會,隻是派來了自家的弟子。
歸墟影響之下,彼此之間的不信任,可見一斑。
“不過話說回來,淮水之上,淮君與淮主相爭之勢,終究不可長久。”
“若這爭端,隨著時間蔓延下去,四瀆之淮水,怕是要一分為二,你這位淮水之主,也得吃一番苦頭。”
“依我之見,不如我這老道做一個東,將淮水眾神都請到五莊觀來談一談如何?”
鎮元子說道。
這就是純純的在偏幫敖丙了。
將淮水一眾水神們都請到這萬壽山來,那在這大神通者的道場當中,哪一個水神,敢多說一句呢?
“我又何嘗不想和他們談一談呢?”敖丙亦是察覺到了鎮元子的心意一般,出聲附和。
“奈何彼此之間,全無信任,無論我說什麼,淮水眾仙,都隻當我是緩兵之計。”
鎮元子做出大驚之色。
“你這位以信義而得名的義龍君,竟也是如此嗎?”
“不想天地失信之勢,已然是至於如此了。”
“我輩大羅,受歸墟所染,彼此之間,亦是全無信任。”
“我那幾位老友,竟是連我這人參果會,都不願來了。”鎮元子指了指人參果樹之下,代替師長而來的幾位太乙道君。
於是這幾位太乙道君,亦是慌忙起身賠罪,口中說著‘不敢不敢’,‘豈至於此’之類雲雲。
“老道也非是在怪罪誰,天時如此,也隻能道一句,無可奈何。”
“不過,老道回顧往昔,想著歸墟洞開之前的大天尊之世,卻總是難免唏噓。”
“彼時,聖人也,大羅也,都彰以信義,以天地之重,托之於生死。”
“如此,才有幾番算計廝殺,得天地煌煌上升之勢。”
“偏如今……歸墟洞開,縱有人依舊全然天地,但卻懼於算計,便隻得門戶私計。”
“老道雖是閒雲野鶴,但見此般天地,亦是痛心疾首,更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有朝一日,便得了黃河河伯之下場。”
“是以,老道惶恐之下,也有心想要和眾位道友重申信義之約——奈何,老道雖有此心,但終究沒有大天尊那當仁不讓的氣魄,不敢以性命為賭局。”
“於是斟酌之下,老道也隻好厚顏請道友前來萬壽山。”
“願道友以信義之名,承我之約,往各家大羅洞府,都走一遭。”
“便問他們,以我鎮元之名,以人參果樹為憑,能夠求得他們一諾:曰,隻看今朝,不問前代?”
對敖丙言語的時候,鎮元子的聲音,亦是通過道果和大道之間的共鳴,落於其他的大羅之處。
那些大羅們,雖然也有所感悟,但終究是不曾出聲——而且各自,都將自己的道果,將自己的痕跡,隱藏的更加隱秘起來。
聞言,敖丙亦是猶豫。
鎮元子的托付,聽起來簡單,可實際上要做的,便要拿自己的性命作為賭注了。
隻要接下鎮元子這托付,那麼頃刻之間,敖丙的存在,便會成為天地之間的焦點。
同時,對敖丙的態度,也會成為那些大羅們對於鎮元子之提議的初步表態。
願意‘共襄盛舉’的,自然會將敖丙奉為上賓,在敖丙有危難的時候,派出自家的弟子出手相助。
而那些有心要讓天地局勢更加險惡的,也同樣會派出自家的親信弟子作為攔路虎,擋住敖丙的腳步,讓敖丙死在這‘出使’的路上。
敖丙這一行的成敗,生死,便完全能意味著天地未來的走向。
如果敖丙能成功的拜訪那些大羅道君,安然而返,那便證明,天地之間,願意‘共襄盛舉’的大羅,願意重新建立信任體係的大羅,更多,更強。
天地的局勢,那彼此之間的信任,也會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逐漸的歸於正麵——若有背信棄義者,有貪利忘義者,便會受眾位大羅所排斥,甚至被圍殺。
如果敖丙死在了半路上,又或者是這漫長的旅途半途而廢……那便證明,想要天地變得更好的大羅,隻是少數人,又或者連敖丙自己,都不認為那信義的體係,能重新再被建立起來。
那天地的信任態勢,自然也就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