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局麵,出遊
第732章局麵,出遊
“或是域外來敵。”
“或是大羅成就。”
敖丙和龍吉公主對視了一眼,神色都頗有些的不好。
在夫妻兩個的思慮之間,玄都道人的目光,卻已經是落到了東華的身上。
“東華,你可知錯?”
聞言,東華也當即是伏地拜倒。
“弟子知錯。”
“錯在何處?”玄都再問。
“那一對小兒。”東華依舊是敗倒於地。
“其雖隻是元氣幻化,但弟子在動手之時,心頭之殺意,卻是真實無虛。”
“弟子,據此殺意而對無辜小兒出劍,其罪不赦也!”
——東華的聲音,沒有任何的起伏。
早在出劍的時候,他便想好了這後果,也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
雖然出劍過後,那兩個小兒,隻是元氣幻化令他有所驚喜,但他的驚喜之處,在於那兩個無辜小兒,不至於因此而死,而不是自己沒有錯殺,不必承擔那後果。
事實上,他那一劍帶著殺意而出的時候,那後果,就已經注定了。
“你認便好。”玄都滿意的點點頭,敢作敢當,不以任何的僥幸而逃,如此,才堪為太清弟子。
“既如此,我便罰你下界,庇護那兩個小兒長大,以解你心中之愧。”
“待得那兩個小兒長成,你便轉世去吧。”
“弟子領命!”東華應下,但卻不動。
“罷了,罷了。”看著東華的姿態,玄都道人的目光,便又落到龍吉公主的身上。
“龍吉道友,老道厚顏替我家這弟子,討一個姻緣。”
“瑤池白牡丹,老道願為我這弟子聘之。”
於是,龍吉公主也當即將白牡丹換來。
“但憑娘娘做主。”突然聽著這麼一遭,白牡丹,都羞成了紅牡丹。
“你可要想清楚了。”
“東華雖不曾觸天規,但卻逆了太清戒律——不過二十載,就要輪轉而去,不複這仙道之身了。”
“太清一脈,素不強求,其阻轉世過後,未必能再歸太清門下。”
“小仙,願與東華,一同轉世。”白牡丹說道。
這些時日,她也頗為的苦惱——東華和那放牛的一場爭端,再加上七公主牽扯在內,於是天庭之內,自然各種傳言不斷,而她,也不免被這傳言所擾。
但如今,在這玄都道人親自開口禮聘的事麵前,那諸多的傳言,諸多的煩擾,還有什麼意義?
“妙哉,善哉。”玄都亦是大笑起來。
“果真是一樁好姻緣。”
情投意合,又是明媒正娶,這如何不是好姻緣?
於是,兩人當即便收拾了自己的洞府宮闕,往下界而去。
“東華與白牡丹,一個強橫,一個細心,有他們兩人在人間照顧,七公主當是可以安心去閉關了吧。”
白牡丹和東華下界過後,龍吉公主才是將目光落到七公主的身上。
天庭當中,其他的仙神們,看著‘被貶下界’的東華和白牡丹,頓時也都知曉,這一場因為東華而起的‘爭風吃醋’,就到此為止了。
但對於敖丙而言,這一場變故,才剛剛開始。
那放牛的,其背後的人,又或者其本身。
就當前盤古天地的封鎖而言,域外之人想要來到這一方天地,幾乎不可能。
所以,那放牛的,有極大的可能,是一位大羅。
或者說,是一位,正在成就大羅的大羅——其在大羅的道路上,甚至是比敖丙,還要先走一步。
而大羅,一證永證。
當大羅成就過後,其存在,就會遍布天地的每一個世代。
就算此時,這放牛的已經死去。
但隻要其存在的源頭不滅,也即是那大羅道果不滅,那這放牛的,就一定會在此番天地,再度顯化。
而且其顯化過後,依舊會記得此世的記憶,會繼續這一世的仇恨。
——也有可能,是更壞的一種情況。
成就大羅,會在每一個世代,都有所映照。
換言之,一個生靈,在一個原本不存在的世代當中衍化時,便是這大羅成就大羅的一個過程。
可如今,這放牛的,其成就大羅的過程,被敖丙給擋住了。
此乃阻道之仇也。
在敖丙要拜會諸多大羅的時候,一個已經成為大羅,又或者是即將成為大羅的人,卻成為了敖丙的死敵。
一個,能因為這阻道之仇而光明正大的,對敖丙出手的死敵。
這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
不僅僅隻是敖丙,而是東華等人,也同樣牽連在其間。
玄都道人來這瑤池‘懲戒’東華,令其舍了功體轉世,這懲罰,不可謂不重。
可同樣的,這亦是一種保護。
這麼一遭過後,東華,以及能牽扯東華的白牡丹,便都是徹底的,從這風波當中被摘出來了。
連玄都道人,都要以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家的弟子,這風波背後的詭譎,可見一斑。
“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敖丙說道,安慰著龍吉公主。
若是在一無所知的,毫無防備的狀態下,碰到了這樣的敵人,且以為此事已經就此為止。
那最終的後果,便必定是敖丙無法接受的。
但如今,玄都道人已經向敖丙說了那放牛的其本質,而那放牛的,以及其背後的存在,卻未必知曉敖丙已經知曉了此事。
那麼這件事對敖丙所造成的危險,自然就少了無數。
即將是大羅,那就還不是大羅!
隻要能看死了那放牛的,那自然,就能鎖死其通往大羅的道路。
等敖丙自己成就了大羅過後,那個時候,就不是敖丙要冒險去麵見這放牛的——而是這放牛的,要遵守敖丙的‘規矩’,才能成就大羅了。
“話雖如此,但若是將注意力落到這放牛的身上,窮天極地的盯著他,一來浪費時間,讓人以為我夫妻狹隘,二來,被這一葉障目,怕是要忽略一些彆的東西。”龍吉公主憂慮道。
自從敖丙開始在往時空當中遊曆,她便一直坐鎮於瑤池——她對於天庭的局勢變化,也看得異常的清楚。
玉皇作為輪值天帝,在這一方天地之間,有著天然的名義。
其無論做什麼,都堪稱萬事暢通,天庭當中的仙神們,無論原本的立場如何,都會在時間的推移之下,緩緩向這位玉皇靠攏。
是以,這萬年以來,玉皇在天庭的威嚴,也越發的濃重。
越是如此,這不在玉皇控製之下的瑤池,以及敖丙,他們的存在,就越發的顯得礙眼。
就如這放牛的和七仙女的事——事實上,當這件事發生過後,龍吉公主最先懷疑的,就是此事是不是玉皇自己的謀算,想要借此打破瑤池的封鎖,借此踏出掌控瑤池的關鍵一步,將這輪值天帝,化作真正的,唯一的天帝。
本能的反應,都是如此,其守在瑤池所感受到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