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項羽,項羽!
第749章項羽,項羽!
三十萬大軍的軍陣被人踏破,換做其他的將領,說不得當場就要離開,然而,這卻正是章邯所需要的。
要生擒項羽,就得先消耗項羽的體力——項羽自身的體力,固然是堪稱無窮無儘,如同前古時代的戰神一般,心力不儘,氣力不止。
但項羽所帶的那些兵馬,他們的體力,卻是有限的。
隻需要將那些兵馬的體力消耗乾淨,那麼這些兵馬對於項羽而言,便不再是助力,而是拖累。
到那個時候,項羽要麼選擇護住這些力竭的兵馬,硬撐下去,要麼就選擇孤身而走。
前者,會讓項羽被生擒的機會無限增大,而後者,則會讓項羽的心境崩潰,令項羽再也不複那心力不儘,氣力不止的狀態。
所以,對於章邯而言,這些死在衝陣當中的士卒,被衝破的那些軍陣,都是刻意擺出來的,針對項羽的誘餌。
八千精兵,踏三十萬大軍——這樣的奇跡,沒有任何人會拒絕。
所以,在這過程之間,項羽身後的那些精兵,他們的心態,便會在這衝陣和廝殺之間,一點一點的變得瘋狂。
到最後,他們便會徹底的忘記一件事——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體力,不似項羽一般無窮無儘。
同時,在這踏陣的酣暢之間,他們也會沉迷於這踏陣的暢快,從而忽視他們的第一目標。
到那個地步,甚至於項羽的方向,都會反過來被這八千精兵所裹挾。
而且,在這衝陣踏陣的過程當中,項羽背後的精兵,也會有所折損。
雖然他們的折損和章邯的折損不可同日而語,但項羽才多少人,章邯又有多少人?
哪怕是用二十條命換一條命,都是章邯賺了!
更何況,對於章邯而言,他對項羽的殺招,還沒有真正的顯露出來。
所以,這三十萬大軍的軍陣,項羽要踏,便讓他踏。
他踏得越歡,最終的勝機,就越大。
“什麼時候要催動那寶鼎的力量,章邯你千萬記得知會我一聲。”趙高出聲。
能作為始皇帝的中車令,他自然也不是蠢貨。
他對戰場的局勢,不是很確定——因為他對局勢的判斷,和章邯此時的表現,可謂是截然相反。
但看不懂戰陣,他卻能看得懂傷亡。
項羽率軍踏陣,固然是前所未有的武勇。
可他看得很清楚,從項羽率軍踏陣的時候開始,其背後的士卒,就已經陸陸續續的有了傷亡。
而且隨著其在軍陣當中的衝殺,那傷亡,正緩緩的變大。
明明是不可阻擋之勢,那傷亡,本來是越來越小——可實際上,傷亡卻是越來越大。
隻刹那,趙高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
三十萬大軍的軍陣當中,內裡的士卒,都是以逸待勞。
而項羽身後的士卒,體力卻是在緩緩的降低。
而且隨著他們的衝刷,他們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鬆懈。
“好一個章邯。”
“果然是堂皇王道的戰法!”
趙高感慨著,突然就對麵前的章邯,有了更多的信心。
他不懂戰陣,可懂爭端——而天地之間的任何一場爭端的本質,都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以本傷人,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一個相當愚蠢的決策,因為這就算勝了,也會傷及自己的根本。
所以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避免的戰法。
可當一個人的本錢,當其根基強到了能完全無視那以本傷人的折損時,那這以本傷人的戰法,便是天地之間最無敵的戰法。
就如同是當年王翦滅楚一般。
楚國不強嗎?
當然強!
當其最鼎盛的時候,楚國的疆域,甚至是超越了其他六國之和,曾一度被看做最有可能接替姬周的存在,便是其在滅亡之前,其麾下的大軍,亦是能和秦國之軍,列陣而戰,不落下風。
所以楚國是怎麼滅的?
被生生拖死的。
被秦國以自己的根本,給硬生生的拖著,拖到楚國根本就沒有重整旗鼓的機會,拖到楚國的宗室,都已經沒有餘力供養那龐大的大軍。
於是最後,一戰而滅楚。
秦滅六國,從本質上講,都是以本傷人。
而此時,章邯的背後是什麼?
正是龐大無比的大秦。
所以他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自然就是那龐大無比的根本。
在覆滅六國,統一河山過後,秦國的底蘊,秦國的根本,更是強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所以,對於大秦而言,最穩最強的戰策,便是以本傷人的戰策。
當然了,這種戰策,亦是將軍們最不喜歡的戰策,因為這是最不彰顯自己能力的戰策。
在這樣的戰策之下,無論在戰場上取得了怎樣的勝利,那都會被認為是大秦的勝利,而不是那些將軍們的勝利。
據王翦所說,隻有等到那些將軍們,逐漸的年長,逐漸的成熟,逐漸的涉足到了大秦的根基過後,他們的用兵,才會逐漸的,緩緩的向著‘以本傷人’的方向偏轉。
也唯有到了一步,將領們,才能開始由將而帥的變化。
由將兵,轉為將將。
而這種說法,無論是李斯還是始皇帝,都相當的認可。
故此不懂兵的趙高,亦是認為此乃戰爭之至高奧義。
而此時,章邯這一個才涉及軍陣數年的將領,便已經是在沒有任何人提點的情況下,明悟了這兵法戰策最高的玄妙。
隻要始皇帝知曉了麵前的一切,那章邯,便有機會成為大秦軍方最高的那幾座山之一。
而到那個時候,趙高在軍中,也有了最為堅定可靠的盟友,這如何不讓其驚喜呢?
而就在趙高感慨的時候,衝陣的項羽,已經是帶領大軍再度踏破了七重軍陣。
三十重的防線,便已經隻剩下一半。
隔著剩下的十五重軍陣,作為箭頭的項羽,甚至是能看到那些被秦國捉起來的安置在河邊,正準備行刑的‘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