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
楊行秋洗了個熱水澡,感覺舒服極了。
連著緊張了好幾天,可算是能放鬆下了。
一邊擦著頭發,一邊想著接下來的事情。
牛鈞看見彆人忙活,自己也有些心癢癢。
有了灌鋼法還不滿足嗎?
還得再給他提供些新玩意才行。
高爐煉鐵應該可以。
高爐,要用到耐火磚,有了蒸汽機帶來的效率提升,產量自然是沒問題。
煉鐵,要焦炭,和石灰石。
石灰石不用說,儲備相當充足。
焦炭,嗯……
焦炭是煤炭在約1000c的高溫條件下經乾餾而獲得。
宋朝就有用焦炭煉鋼的技術。
隻是那種手工作坊的模式,效率太低。
還是上工業生產比較好。
煤的乾餾。
一個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脫水、熱解、脫氫、熱縮合、加氫、焦化等反應。
脫水分解。乾餾操作初期,溫度相對較低,有機物首先脫水,隨著溫度升高,逐漸分解產生低分子揮發物。
熱解。隨著乾餾溫度的繼續升高,有機物中的大分子發生鍵的斷裂,即發生熱解,得到液體有機物。
縮合和碳化。當溫度進一步提高時,隨著水和有機物蒸氣的析出,剩餘物質受熱縮合成膠體。
乾餾還要乾餾爐。
乾餾爐有上料鬥,煤倉,加煤閥,炭化室。
焦槽、焦杠、焦床。
乾餾後,還產生荒煤氣。
荒煤氣上升到爐頂。
然後……
楊行秋的回憶突然有些卡殼。
然後到哪兒來著。
“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楊行秋感歎起知識的重要性。
早知道吳老太太的課就少逃幾節了。
這也不能怪自己,工藝流程的課程實在是枯燥得很。
想不出來,隻好過會兒再想。
楊行秋用手指輕輕敲了敲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