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的日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過得越發紅火,新引進的農產品品種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圖書館也成了村民們和孩子們汲取知識的好去處。
可就在這看似一帆風順的發展進程中,新的難題又悄然而至。
這天清晨,村長彼得洛夫剛走到村口,就瞧見一群村民圍在一起,正七嘴八舌地說著什麼,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他趕忙湊上前去,問道:“咋啦,大家夥兒,這一大清早的,出啥事兒了呀?”
一位年長些的村民愁眉苦臉地說:“村長啊,咱村裡那通往外麵的路,昨兒個晚上下了一場大雨,現在好多地方都塌了呀,這可咋往外運咱的農產品,又咋讓遊客進來呢,這不是斷了咱的生計嘛。”
村長彼得洛夫一聽,心裡“咯噔”一下,趕忙往村外走去查看情況。
隻見原本就不算寬敞的土路,此刻出現了好幾處塌陷,有些地方還積滿了泥水,車輛根本沒法通行。
他急匆匆地回到村裡,找到了張技術員,著急地說:“張技術員呀,不好了,出大麻煩了,村外的路給毀了,這可咋辦啊?”
張技術員也是一臉凝重,思索片刻後說道:“村長,這路確實得趕緊修啊,不然咱之前的努力可都白費了。我想著,咱們得先組織人手,把那些塌陷的地方用石頭和土先填上,讓它能勉強過人,然後再想辦法徹底整修一下這條路。”
村長彼得洛夫點點頭,說:“行,那咱趕緊召集村民們,這事兒耽擱不得。”
很快,村裡的大鐘敲響了,村民們紛紛來到了村廣場上。
村長彼得洛夫站在台上,把路的情況跟大家說了一遍,然後大聲喊道:“鄉親們呀,這路就是咱村子的命脈,現在壞了,咱可不能乾等著,得靠咱們自己的雙手把它修好啊,大家都出出力吧!”
村民們紛紛響應,都說這是關乎大家切身利益的事兒,必須得乾。
於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負責去山上搬運石頭,婦女們則用籃子挑著土往塌陷的地方填,老人們也沒閒著,在一旁幫忙指揮,叮囑著大家注意安全。
張技術員一邊乾活,一邊對身邊的村民說:“光這麼填可不行呀,咱們得想個長久的辦法,讓這路以後經得住風雨。我琢磨著,等把這眼前的難關過了,咱們去跟政府反映反映,爭取點修路的材料,像水泥啥的,把這路修成水泥路,那可就結實多了。”
一位村民抹了把汗,回應道:“張技術員,你說得是好,可那水泥啥的,咱也不懂啊,再說了,就算政府給咱材料,這修路的技術咱也沒呀。”
張技術員笑著說:“這不怕,咱們可以請懂行的人來教教咱們嘛,村裡不是有幾個出去打過工的年輕人嘛,他們在外麵見過修路的,讓他們也跟著學學,以後咱村子再有啥修路的事兒,咱自己人就能上手了。”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乾起活來更有勁兒了。
經過幾天的忙碌,那塌陷的地方總算被暫時填平了,勉強能過人走路了。
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馬不停蹄地就往鄉裡趕,去找領導反映修路的事兒。
到了鄉裡,他們找到了負責基建的王乾事,村長彼得洛夫急切地說:“王乾事呀,您可得幫幫我們翠穀村呀,我們村外那路毀了,這對我們村的發展影響太大了,我們想申請點修路的材料,把路好好修修。”
王乾事看著他們著急的樣子,說道:“你們的情況我也了解一些,這修路是好事,也是利於村子長遠發展的。不過呀,現在鄉裡的材料也緊張,你們得寫個詳細的申請報告,說說你們村的具體情況和修路的規劃,我們再研究研究。”
張技術員趕忙說:“王乾事,您放心,我們回去就好好寫,一定把規劃做細致了,您可得多費心啊。”
從鄉裡回來後,張技術員和村長彼得洛夫就開始忙活寫申請報告的事兒,還召集了村裡幾個有文化的年輕人一起商量修路的規劃。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有的說這路得多寬合適,有的說要在路邊挖排水溝,防止積水。
一位年輕人提議道:“我覺得咱這路兩邊還可以種上些樹,這樣既能美化環境,夏天的時候還能給走路的人遮遮蔭呢。”
張技術員聽了,笑著說:“這個想法好啊,到時候咱這路修好了,兩邊綠樹成蔭,看著就舒坦,也算是咱翠穀村的一道風景線了。”
終於,申請報告寫好了,規劃也做好了。
又過了些日子,鄉裡傳來好消息,說給翠穀村批了一部分水泥和沙子等修路材料,還會派個技術員來指導大家修路。
村民們得知這個消息,彆提多高興了,又熱火朝天地投入到修路的工程中。
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大家按照規劃,有條不紊地鋪著水泥,砌著路邊的排水溝,還在路邊種下了小樹苗。
就在修路的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村裡負責農產品銷售的劉大哥又找到了村長彼得洛夫,滿臉擔憂地說:“村長啊,我聽說外麵現在有不少地方也開始種咱們引進的那些新品種了,這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咱的農產品價格都有點受影響了,這可咋整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