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各方麵發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60年代的中國大地風雲變幻,各種新的政策和形勢不斷湧現,翠穀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這一天,王大山接到了鄉裡的通知,要他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
王大山不敢耽擱,一大早便騎著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匆匆趕往鄉裡。
到了鄉裡的會議室,裡麵已經坐滿了各個村子的村長和乾部。
王大山找了個位置坐下,心裡隱隱感覺到這次會議可能會帶來一些重大的變化。
會議開始後,鄉裡的領導嚴肅地傳達了上級的最新政策。
原來,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各地農村要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調整,一些原本發展較好的鄉村產業可能需要做出改變。
王大山聽著聽著,心裡不禁一緊。
他知道,翠穀村的核桃產業和鄉村旅遊剛剛有了起色,如果按照新政策調整,可能會麵臨很大的挑戰。
會議結束後,王大山心事重重地回到了村裡。
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來到了村頭的老樹下,坐在那裡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兒,村裡的幾個乾部和一些種植大戶也得知了消息,紛紛來到老樹下找王大山。
“大山啊,這新政策對咱們村的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會不會有啥影響啊?”
一位乾部擔憂地問道。
王大山皺著眉頭說:“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次產業調整規模很大,咱們村恐怕很難置身事外。”
“那可咋辦呀?咱們好不容易才把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可不能就這樣毀了啊!”
一位種植大戶著急地說。
王大山站起身來,拍了拍大家的肩膀說:“大家先彆急,咱們得冷靜下來想想辦法。我覺得咱們還是要先弄清楚政策的具體要求,然後再結合咱們村的實際情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於是,王大山帶著村裡的乾部們開始深入研究新政策,同時對村裡的產業現狀進行了全麵的梳理和分析。
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發現新政策要求各村要更加注重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
這意味著翠穀村可能需要減少核桃樹的種植麵積,騰出土地來種糧食。
“這可不行啊,核桃樹都種了這麼多年了,而且咱們的核桃產業才剛剛有了點規模,要是砍了核桃樹,那咱們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
一位乾部堅決反對。
王大山也很糾結,他深知核桃產業對村裡的重要性,但國家的政策又不能不執行。
“咱們能不能想辦法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儘量保留一些核桃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