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創新之路謀發展_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_思兔閱讀 

第387章 創新之路謀發展(1 / 1)

隨著翠穀村教育事業的不斷推進,王大山又將目光投向了農業技術的創新。

在六十年代,農業依然是國家的根基,對於翠穀村來說,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天,王大山把村裡的幾個種植能手和年輕的農業知識愛好者召集到了一起。

大家圍坐在村頭的老槐樹下,王大山看著眾人,神情嚴肅又帶著幾分期待地說:“鄉親們,咱們村這幾年靠著旅遊、手工藝,日子是好過了些,但農業可不能落下。現在國家也在提倡農業技術革新,咱們得跟上時代的步伐。”

種植能手李大叔撓了撓頭說:“大山啊,咱種了一輩子地,都是老法子,能有啥革新的?”

王大山笑了笑,從兜裡掏出一本皺巴巴的農業技術手冊,那是他托在城裡的親戚好不容易找來的。

“李大叔,你看,這裡麵講了好多新的種植技術,比如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還有引進新的優良品種,都能提高咱們的糧食產量。”

年輕的農業愛好者趙剛眼睛一亮:“大山叔,我在書上也看到過這些,聽說還有無土栽培技術呢,就是不知道咱這兒能不能搞。”

王大山點了點頭:“無土栽培咱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不過還得繼續研究改進。我想先在村裡劃出一塊試驗田,試試這些新的種植方法和品種。趙剛,你和幾個年輕人多研究研究,有啥問題咱們一起解決。”

趙剛興奮地說:“好嘞,大山叔,我們一定好好乾!”

說乾就乾,王大山帶著大家選好了試驗田,開始按照新的技術要求進行翻地、施肥、播種。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新的肥料使用方法掌握不好,導致一些莊稼出現了燒苗的現象。

王大山趕緊召集大家開會討論,他皺著眉頭說:“鄉親們,看來這新技術不是那麼好掌握的,咱們得找專業的人來指導指導。我打算去請縣裡的農業技術專家來給咱們講講,大家覺得咋樣?”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王大山親自跑到縣裡,幾經周折,終於請來了農業技術專家張老師。

張老師來到翠穀村,顧不上休息,就直奔試驗田。

他仔細查看了莊稼的生長情況,又詢問了大家的種植過程,然後笑著說:“你們這是肥料濃度沒掌握好,新的肥料和傳統肥料不一樣,用量要少一些,而且要注意施肥的距離和時間。”

張老師現場給大家示範了正確的施肥方法,還講解了很多農業技術知識。

王大山和村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試驗田的莊稼逐漸恢複了生機,長勢越來越好。

看著綠油油的莊稼,王大山心中充滿了喜悅。

除了農業技術創新,王大山還在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翠穀村手工藝品的品牌影響力。

他覺得應該給翠穀村的手工藝品打造一個獨特的品牌形象。

王大山把村裡的手工藝人們再次召集起來,說:“鄉親們,咱們的手工藝品現在雖然賣得不錯,但還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我想給咱們的手工藝品取個名字,設計個標誌,以後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貼上這個標誌,讓彆人一看到就知道是咱們翠穀村的手藝。”

劉大爺笑著說:“大山啊,你這想法好是好,可這品牌名字和標誌咋弄啊?”

王大山說:“我想了想,咱們就叫‘翠穀匠心’吧,寓意著咱們翠穀村的手藝人用匠心製作每一件工藝品。標誌呢,我想以咱們村的那棵老槐樹為原型,設計一個簡單的圖案,大家覺得咋樣?”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個名字和標誌很有意義,紛紛表示讚同。

於是,王大山又請來了城裡的一位設計師朋友,幫忙設計了“翠穀匠心”的標誌。

看著設計精美的標誌,王大山仿佛看到了翠穀村手工藝品更加美好的未來。

為了推廣“翠穀匠心”這個品牌,王大山決定帶著村裡的手工藝品參加更多的展會和活動。

他帶著幾個手工藝人,背著滿滿的一袋子手工藝品,踏上了前往省城參加手工藝品博覽會的征程。

在博覽會上,翠穀村的手工藝品一經展出,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精美的木雕、細膩的刺繡、獨特的竹編,讓人們讚歎不已。

一位來自國外的商人對翠穀村的手工藝品特彆感興趣,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對王大山說:“你們的這些手工藝品太漂亮了,很有中國特色。我想把它們帶到我們國家去賣,不知道可不可以?”

王大山興奮地說:“當然可以啊,我們很高興能把我們的手工藝品推廣到國外。”

經過一番洽談,王大山和這位外國商人簽訂了合作協議。

這是翠穀村手工藝品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王大山感到無比自豪。

回到村裡,王大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村民們都歡呼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異常之神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嚇壞朱元璋 快穿任務攻略手冊 誤入恐怖節目,我天師的身份被曝光了 公主美又嬌,撩的王爺臉紅心跳 亂世之天之嬌子 一見鐘情,世家千金勇闖東南亞 閃點計劃 重生當導演:開場橫掃戛納電影節 巔峰官場:從秘書到權力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