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身世之謎中)
祭壇藩鎮的四周,散落著許多生活的痕跡。碗、缶、瓶、罐等器具隨處可見,雖然並非古代殉葬時所用的上等器物,但其中不乏保存完好的珍品。隨便挑出幾件,拿到外麵也能賣個好價錢。
“相傳在商周時期,存在一種神秘的習俗。”朱載基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敬畏,“若是祖宗祭祀日與國家級彆的喪葬日在同一天,同時又不可避諱之時,便會在這一天開始的一整個月都讓參加喪葬禮的人前往祭祀地頌戒,因為在那時是絕對不允許喪葬這種白事衝了國之大運的。所以那些人吃喝拉撒,基本都會在那裡完成,至誠通神,也算是變相的向上天的鬼神道歉了。”
“這樣說,這些人都是之前參加過喪葬典禮的人?”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難怪看不到殉葬坑或者骨頭,原來不是殺人祭祀。”
如果說是歌頌天德來代替人肉祭,那這裡的人生活的國家的法度應當非常人性化了。隻是,當年明朝的版圖擴張到這邊了嗎?
當年秦漢兩代的疆域之遼闊,放眼中國曆史都可見一斑,但那個時候也不見得收服這邊。所謂兩漢的西域、西羌,隋唐時期的吐穀渾與吐蕃,都是這一帶在那時候的稱呼。雖說當年李唐國力鼎盛一時,武力財力之雄厚讓大唐王朝萬裡江山,他國來朝,也不見能夠在人家的民族腹地囂張跋扈。
縱觀古今,能做到如此的,也隻有一人了。
便是被譽為天之驕子、聖武皇帝的「孛兒隻斤·鐵木真」,也就是我們所尊稱的「成吉思汗」。
也就是說,這裡自打建立之後,於元代時期被大刀闊斧地改造過。見如今這副場景,估計早就和幾千年前不同了,麵目全非一詞最為恰當。
四下尋找,終於看到了寫有蒙文的刀劍。隻是那些刀柄好似被隨意地扔在了猶如垃圾堆一樣的坑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破爛衣裳,打滿補丁,不知為何所用。
還有一處巨大的空地,中間有一大堆腐朽的黑色木頭,除了時間和風沙的摧殘,更像是曾受過火烤。想必這片空地是用來祈拜的。
登上祭壇,向下望去,這一片地帶的景色全都能收入眼底,唯有“宏偉”二字可以形容。一個個身影憑空浮現在我眼前,當年千百人齊齊鑄造與祭拜的場景仿佛就發生在眼前。若是當年景象真能親自一睹,該是多麼震撼的一幕。
祭壇之上,溫度赫然升了上去。雖說上來的台階陡峭,可也沒至於將我二人累到額頭冒汗的地步,這和我印象當中的差不多。
上麵寬闊,除中間的大鼎外沒有任何物體。四周的帆布還在搖曳著,上麵的金絲熠熠生輝,透露出一種高貴而又奇異的光澤。輕觸之下,隻能感歎其製造工藝之細膩與技法登峰造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已經達到了無可比擬的地步。
不知多少歲月,居然還保存得如此完好。這四塊兒布已經不能用價值來衡量。
“上頭這塊兒盤,嘶——”朱載基嘖了一聲,奇怪道:“怎麼感覺這麼熟悉呢,好像在哪兒見過還是聽說過來著。”
“這東西,你要是能見過,就算高人了。”我隻是開開玩笑,看他獨自思索的樣子,搞不好還真見過一些相關的。
希望他能夠趕緊找到自己的記憶吧。
再看這尊祭祀所用的大鼎。
《周禮》記載,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而鼎足一般為三或四條腿,分為圓鼎和方鼎兩種。眼前這個就是一尊方鼎,四條腿居多。
可眼前這尊禮器,居然有六條腿!前後各三條,顯得非常奇怪。
而裡麵放著的東西則是最讓人驚訝的——是一頭長相怪異、體型碩大的鳥。
此鳥側身而臥,浸泡在不知名的半透明液體之中,保存非常完好。頭上長有雞冠一樣的肉狀器官,身體肥碩,尾部不知道是三條長長的尾巴還是羽毛,呈紅銅色。
“這樣一隻胖鳥,能飛得起來嗎?”朱載基話糙理不糙,其翅膀嬌小,明顯是個“走地雞”。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玄鳥?”
大鼎下方,異常整齊地擺放著一圈圈的竹簡,上頭也沾滿了和外頭抹在鐵鏈上相同的油脂。竹簡一一卷起,封口處都掛著一塊兒拇指大小的小玉牌。
我蹲下身子查看其中一個,上麵赫然寫著“李善長”三個字。
“李善長,這名字有些耳熟。”
“這你都不知道?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宣國公,太子少師!”這似乎進到了朱載基的領域,他侃侃而談起來:“當年太祖開國立業,征滁州,打太平、克集慶、下鎮江!可謂第一謀略!太祖以其為參議,凡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出其手。又精通易理象緯,就是一個奇人!”
聽他講完我才想起來,這人我在電視劇裡聽過一嘴。
再看其它竹簡,有個彆居然是蒙古文字,上麵的人名讓我們翻譯是不可能的,我們兩個沒人懂得蒙古語。誰想到那些蒙文的下麵都用漢字注名了。
“耶律楚材,伯顏,脫脫,劉基,湛若水,邵元節。”
這幾人我大多聽過了,那三個蒙古人名,全都是元代非常厲害的傳奇人物,都是當朝宰相或是禦史大夫,政治家出身。而後三人我最熟的當然是這個“劉基”了。
劉伯溫又名劉基。
至於那個邵元節,我對他倒是了解不多,但我知道他有個很厲害的高徒。
——陶仲文!
又是這個人,與他有關的人又在這裡出現了!
我一個一個地看,卻是始終沒找到寫著陶仲文牌子的竹簡。
看來,這還真是從元朝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大人物來這裡巡視,並留下竹簡。這些年代差異都體現在上頭了,這是肉眼就能看出來的。
從元代開國到邵元節,正好是從成吉思汗到嘉靖皇帝的年代。
這是一場跨越了兩個朝代的祭祀大典!
到了嘉靖年間便結束了?還是迫不得已地停止了?
我顧不上那油脂到底是什麼成分了,急忙打開邵元節的竹簡,可裡頭的字早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模糊不清。其材質也開始變脆。
看來隻能將這些東西帶出去了,這涉及到所有的“秘密”。
而且我認定,這與我一直在尋找的真相有關!
喜歡今生謎請大家收藏:()今生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