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勇重新整理好彙報資料,遞到了何明遠手中。
老實說,何明遠看了幾頁之後,心中的看法跟常勇一樣。
把改良後的發動機吹成這樣,不是假大空是什麼?
可偏偏研發人員是宋初苓。
這個小同誌,據說背後有個很高明的師父。
如果是那位大能出手,似乎這個數據也不是不可能。
何明遠沉吟半晌:“小宋同誌,這個方案想法十分大膽。我們需要開個會研討一下!要不,你們先回去。等我們商量出結果來再通知你們?”
“何主管,大概多久有結果?我隻有這兩天有空。”宋初苓詢問。
何明遠愣了一下:“這個……我也不敢保證。畢竟大家探討也需要時間。”
“何主管,你看這樣行不行。方便的話,明天上午我也來參加你們的研討會,然後把一體化收割機和新型柴油發動機詳細講解一下。”宋初苓詢問。
何明遠眼睛頓時亮了:“如果你願意講解,那是最好不過了!”
跟何明遠定下時間,宋初苓和那兩個收割機廠技術員就離開了。
出去之後,孔毅長吐一口氣:“嚇死我了!”
薑大海也感慨:“果然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是小宋同誌有底氣!要是我們,絕對不敢跟那個研究員鬨翻。”
“是時間太趕了。不然你們也能講清楚的。”宋初苓笑著說道。
能被廠裡派來京都做彙報的技術員,無疑都是十分優秀的。
相比較其他技術員,薑大海和孔毅已經算是能跟上她的思路,把圖紙和原理圖都理解得差不多的了。
事實上,各個廠都在搞研發。
哪個項目不得兩三年甚至五六年。
甚至最終研發失敗,也是常有的事。
這一次,薑大海和孔毅隻是倒黴地遇到常勇。
沒給對方送禮,所以才被這樣刁難。
宋初苓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放棄與常勇交好的打算,一上來就直接硬剛。
第二天,宋初苓如約而至。
會議室裡來了二十多個人,齊刷刷地看著她。
宋初苓毫不怯場,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