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相信,顧君衍會有謀逆之心,當初蕭長逸剛接管落霞關,急需要安置關內百姓。
畢竟,當初莫家軍的拚死抵抗,並未使得落霞關得以保下,它還是失守了。
隻不過,蕭長逸憑一己之力又把它奪回來了,但落霞關的慘狀,還是嚇破了百姓們的膽。
雖說落霞關失守前,莫老將軍將他們早早安置在一處隱秘的地方了。
可待到安全後,他們出來見到的是什麼?是滿地的屍身,染紅了整個落霞關。
那一日的晚霞格外刺眼,似是昭示著戰爭的激烈。
攝政王蕭長逸一身玄黑色戰袍立在城樓上,他意氣風發的模樣,刻印在每位百姓心裡。
他們都知曉,就是他趕跑了蒼梧鐵騎,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他們由衷的敬重他,但更加敬佩為關山一戰,死去的萬千生靈。
是莫家軍用血肉之軀,死守這座關卡,才能在他們不被敵軍搜到之前,等來攝政王的麒麟軍。
為此,他們用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與麒麟軍一同將逝去的莫家軍擺放在一處。
為他們用清水淨麵,今生了卻前緣事,願來世做個快哉人。
蕭長逸一聲令下,火光滿天,英靈也長眠於此了。
自古以來,疆場上死去的士兵,都會在火化之後,留一把骨灰,快馬加鞭,送去故裡,以便能慰藉血親。
奈何世道麻木,人心不古,血親之人要了撫恤金,強裝痛苦之色,哭上兩滴淚早早了事。
如此淡泊情義,蕭長逸自是不會如了他們的意。
還不如一把火燒的乾淨,骨灰被風吹散在落霞關各地,做那養育下一代忠君之士的將帥之肥。
蕭長逸此舉,算是創下了先例,也打破了世俗禮法,被淵帝罰上一頓,自然是免不了的。
他那時剛起步,麒麟軍的威名還沒有勢頭,斷然是不敢忤逆淵帝的。
隻能默默承受著一頓板子,足足有一百軍棍,生生把他打暈了過去。
若不是有非流在,他那小命估計也交代在閻羅殿了。
也是因著一頓板子,民間百姓以及文武百官、世家權貴對他的怨言少了幾分。
前頭淵帝罰也罰過了,他們自是不好再提筆參他個目無先祖之罪。
再說落霞關,待百姓們安置好莫家軍的遺骨後,他們見到家中住所滿目磚瓦碎屑,被蒼梧鐵騎破壞的不成樣子。
一想到他們可能還會攻破落霞關,誰還敢在這個地方住,皆紛紛吵著鬨著要舉家搬遷,或是投奔親朋。
奈何蒼梧兵臨城下,蕭長逸分身乏術,幸得顧君衍帶兵前來支援。
是顧君衍幫助蕭長逸安撫關內百姓,又派自己的屬下幫著百姓們一同重建家園,恢複昔日光景。
關外,蕭長逸帶領麒麟軍浴血奮戰,戰場上硝煙四起,刀劍相碰,發出刺耳的聲響,響徹在每一處角落,長槍之下,是敵軍的首級。
那一幕幕的紅,似是白雪耀眼奪目,所謂的以血為祭,告慰亡靈,便是如此了吧!
可惜,那場戰爭沒持續多久,便嚇得蒼梧鐵騎丟盔棄甲,直奔後方敵營而去。
而關內,百姓們在顧君衍一行人的幫襯下,建造房屋,雖材料有限,但好歹能住人,能抵禦冬季酷寒。
打完勝仗的那一晚上,蕭長逸在主帥營帳裡與顧君衍徹夜長談,當時非流也在其中。
自然知曉兩人都談了些什麼,也知曉兩人雖是第一次見麵,卻有些相見恨晚的意味。
非流知曉,依照顧君衍的性子,決然不會有謀逆之心。
而淵帝這般草草了事,僅因一件龍袍和玉璽,便下令斬殺了顧君衍滿門。
這還不算什麼,他竟是有備而來的,直接讓楊適中上任幽州刺史一職。
一個閹人,又是淵帝最信任的近侍,做了幽州十二部的刺史。
看來淵帝將幽州十二部看的很重,他到底是在懼怕什麼呢,又是怎樣的驚天秘聞,讓他下定決心誅殺顧君衍?
淵帝的動作太快,就連非流也反應不及,外加上,他半個月前還在懸崖下麵尋覓蕭長逸的蹤跡,根本無法得知此事。
等他知曉這件事兒的時候,還是從沿途官道上的百姓口中得知的。
他知曉,這是淵帝的手筆,隻是不知淵帝為何要這麼做?
顧君衍是個清正廉潔之輩,底下百姓們對他的誇讚不是一星半點。
淵帝這一招,倒是好謀算,不僅除了顧君衍,還讓幽州百姓憎恨於他。
要知道,曆朝曆代,百姓們極其痛恨謀逆之賊。
不外乎彆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能道儘所有。
顧君衍死了,幽州十二部的掌權之人也變了,這世道不知還要醞釀怎麼樣的暴風雨。
非流心中頓覺悲涼,若蕭長逸在,若他還在帝都皇城內,顧君衍決然不會是這般結局。
顧君衍之於蕭長逸,似兄長一般的存在,非流心裡跟明鏡般清楚。
蕭長逸此生並無多少朋友,夜清璃算一個,而顧君衍也算一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