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確實有這樣的舊例。
縣案首和府案首,可以免試,直接成為秀才。
但在淮南府,這種案例少之又少。
主要是因為此地文壇凋零,人才稀缺,即便當了案首,能通過院試的人也是寥寥。
此時直接提拔個秀才,不免有些貽笑大方。
關鍵是,學政大人也不願意。
他覺得那些人的文章,辣眼睛。
院考時,他都不稀得給他們過,淮南府還想讓他們免試?
不是他針對淮南學子。
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故而,這一舊例在淮南府,約等於無。
幾十年未被人提起過,大家都忘了,還有這麼一回事。
如今學政主動提起,大家才恍然驚覺。
還有這種事呢?
最激動的,莫過關家人。
尤其是鄭縣令。
娘老子嘞。
成陽縣終於站起來了!
我們有自己的秀才了!
三十年的恥辱,在此被洗刷得一乾二淨!
饒是被綁在板凳上,鄭縣令也想抱著板凳打幾個滾。
對,都到現在了,還沒人給他解綁。
連親人都把他給忘了。
鄭縣令眼神幽怨:
“快些兒,放我下來!我要給隋準磕頭!”
大家才七手八腳地給他鬆綁。
磕頭自然是玩笑話。
但鄭縣令從板凳上下來後,一邊活動手腳,一邊鄭重承諾:
“隋準,好樣的。本官將親手書寫牌匾一塊,給你掛家門口上,威威風風。”
隋準:“……倒也不必。”
鄭縣令:“還有紋銀百兩。”
隋準:“好的!”
關山月也不甘落後:
“我給你在府學書院前麵立一塊碑,把這二十二個字寫上,署你的名。”
隋準:“有錢嗎?”
關山月:“……有名。”
隋準不說話,麵露遺憾。
關山月頓時覺得,自己心中的臥龍形象,輕輕地碎了。
學政就更虛了,錢也沒有,名也沒有。
隻有鼓勵和壓力:
“隋準,本官看好你,你好好準備。”
“今年的鄉試,你怕是趕不及,但三年後,本官等著你。”
“你一定也能考上進士!”
隋準臉都垮了,還要考啊?
三位進士將隋準團團圍住,寄予厚望。
有個擠不進去的,在外圍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