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隋準點點頭:
“除此之外,還請周公子指點一下,如何備考縣試和府試。”
這下連掌櫃的也驚了。
他和周向一起喊出聲:
“你要考童生?”
周向聽聞隋準是一個莊稼人,從未讀過書,卻立誌要考科舉,大為感動。
“弟出身低微,卻不墜青雲之誌,兄深感佩服!”
原來,這周向也是家貧,全靠家中老娘和老妻苦苦操持農務,供他念書。
不足的,他便抄抄書,雞零狗碎地補貼一些。
但他一直在童生之位上徘徊,始終沒能越過最後一步,考中秀才,取得功名。
日久年深,他自己心生退意。
如今見隋準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既佩服,又倍覺鼓舞。
對眼前的莊稼小子,油然而生一股敬重。
因此,他傾囊相授,將考試相關的東西一一道出。
“四書五經是必須的,但你未曾啟蒙,最好是先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二月考試,縣署會在一月公布考期,可到署禮房報名。”
“需要注意的是,須先請本縣廩生具保,也就是認保。”
還要認保?
隋準聽得陷入沉思。
廩生可不好請,尤其在人才凋零的合河鎮。
秀才分三等:廩生、增生和附生。
廩生是最優等級,隻取成績最優的前幾名,享有官府按月發放的糧食。
合河鎮三十年沒出過秀才了,上哪兒去找廩生?
還好周向考試經驗豐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其實咱們縣有幾位老秀才,當年就是廩生,如果你能花點錢,他倒是可以給你作保。”
“那這個錢該花。”隋準趕忙道。
周向又叮囑他:
“旁的你都可慢慢讀,但有一物,必須先背起來。”
他讓隋準,從他那裡抄一份考官善惡錄。
何為考官善惡錄?
就是一個小冊子,詳細記載了從縣試到鄉試,所有主考官、閱卷官的姓名、籍貫、履曆、喜好、忌諱……
“世人皆以為,考科舉,才學是第一。殊不知,量尺在於人心。”
周向點到為止地說。
隋準深以為然。
閱卷是很主觀的活動,迎合閱卷人做命題作文,考中的可能性當然更大。
他風風火火地抄起那考官善惡錄來。
周向在一旁,看得咂嘴搖頭:
“準弟,你這字,是該好好練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