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辦,三明集團一個特殊部門。
全稱是對外項目承包辦公室。
這樣一個部門,其實主要存在的目的,就是將公司的一部分項目外判給其他承建單位或者個人的建築隊,以此來加快工程的進度。
三明集團本身的建築隊其實也非常有實力,很多大型的基建項目,都是由他們來完成的。
但有很多時候,由於工程過於龐大,或者是工期比較緊張,這個時候,就需要找外麵的建築隊或者承建單位合作。
其實相對來說,對於集團的最賺錢的,還是外判給外麵的承建單位或者建築隊。
很簡單,集團外判給外麵的承建單位或者個人的建築隊,集團是不需要支付任何的額外費用的。
簡單來說,一個一百萬的項目,他可以八十萬外判給其他人,這樣自己就可以淨賺二十萬。
而如果他自己用自己的建築隊去完成這個項目的話,最多賺十萬。
其中的差價,其實就在於工人工資上麵。
三明集團建築隊的工人都是拿穩定的高薪的,比起周安明所雇傭的農民工,工資要高很多。
所以,三明集團才會每年都會外判很多項目給外麵的單位和個人。
當然了,對於周安明這樣的個人建築隊來說,能夠接到這種大項目,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
哪怕他們明知道拿到手的錢沒有三明集團的建築工程隊的員工高,但也是知足了。
不僅如此,每次去聯係這種工程的時候,周安明甚至還會自己請客吃飯掏紅包。
也是這樣,才可以將這些工程拿到手。
在建築行業方麵,這些其實已經是常態了。
而往往有的時候,找到的可能還不是直接對接的公司部門,而是中間商,中介這種。
這樣一來,一個大項目,真正到手的錢,其實並不多。
就拿這次這個項目來說,去年十月份開始接下的這個工程,五百萬,工期是八個月。
看似很多的五百萬,交給外包辦的時候,直接就隻剩下四百萬。
外包辦精打細算,運作一通,又拿走一百萬,就剩三百萬。
中間商再來吃一點,加上周安明向中間商送的禮物,一來一回最後就隻剩下二百八十萬左右。
幾乎就是對半的砍。
周安明的工程隊,人手大概在四十人左右,按照他們的預計時間,完工大概是七個月左右。
按照泥瓦工二百五到三百塊一天的工資,一個月滿勤大概是八千快,一個月總工資就是三十萬到三十五萬的開銷。
七個月算下來,兩百四萬左右,剩下還有四十萬,就周安明和吳靖遠兩個人按照比例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