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各組先保持原位。”
五百叫過攝影師,在取景器上看了一遍剛才拍攝鏡頭的回放,確認沒有問題,這才對等待著的劇組眾人道:“ok!這條過,道具恢複一下貨架和櫃台,準備下一場。”
安靜的劇組瞬間響起一片嘈雜,劇務人員忙著開始處理雜亂的現場為下一段戲做準備,導演助理開始給燈光師、攝影師分發下一場戲要調整的參數,演員們則來到場邊的椅子上坐下休息。
整個劇組充滿了一種忙亂卻又各司其職的和諧。
“靈擺”劇組開機已經有半個月了,從一開始的生疏和卡頓,經過不斷磨合,終於逐漸走上了正軌,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
是真的“快速”——半個月的時間,劇組拍完了原定接近二十天的規劃戲份。
這個速度,連孟白這個一直想著趕工期的製片人都被驚訝到了,趕緊拉著五百表示,也沒必要這麼快,還是要保證質量的。
五百聽到孟白這話也很無奈,他已經對鏡頭畫麵和演員表演的質量要求很高了,全都是對照著那些精品劇的標準,但劇組就是配合的好你有什麼辦法。
孟白看了看之前拍好的素材,發現確實沒什麼問題。不說網劇,就是上星衛視劇也無非就是這個水準了。
當然,你非說要對標電影水準,那倒也著實沒有必要了。
對於這麼高效的拍攝進度,劇組眾人也是議論紛紛,不過大家還是把主要功勞記在了導演五百身上,畢竟他是負責拍攝部分的主導人。
“扯淡,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五百自己卻對這個說法並不認同,見眾人不解,這才繼續解釋:“之所以能拍這麼快,那是咱們製片人把許多拍攝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在前期籌備的時候給解決了。”
劇組拍戲最大的難題是什麼?不是場地,不是設備,更不是天氣,而是人。
劇組是個需要多人合作的項目,而一個項目涉及的人越多,就越可能出錯。
不專業的技術、不靠譜的群演、不解決問題的製片、沒演技的主演……很多劇組拍攝不順,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人的問題。
五百以前也在一些“野生劇組”工作過,這種劇組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窮”,而是“亂”。
劇務人員兩天換六個,場記記錄主打抽象派風格。拍古裝戲,演員演完一段劇情看回放,發現背景裡的群演在拿手機聊微信。
相比之下,“靈擺”劇組簡直就是導演天堂。
技術人員雖然不是什麼業內大佬,但也都是沉浸多年、經驗豐富的熟手。
製片組年輕經驗少,但所有拍攝的需求都儘可能安排的井井有條。
演員更不用說,連每個單元的小配角都至少是影視學院的學生,能力高低不齊但都有基礎。
尤其是最後這一條,對於導演而言還好,但是對於副導演來說,幸福感完全不亞於玩俄羅斯方塊連著給四個長條。
天知道不需要給那些新人群演一遍遍告知,不能從主角麵前走過、必須圍著攝像機走弧線、彆去碰燈光的支架這種基礎知識是有多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