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艸,什麼玩意!”
看著視頻開場的畫麵,不少觀眾和粉絲都齊齊在心中暗罵了一聲。
大家興衝衝的想著來聽聽推廣曲是怎麼樣,你上來就給大夥整這個?
弧光影視這次是多平台共同投放,像微博這樣視頻功能比較基礎的平台還好,但是像樂時網、b站這些有彈幕功能的網站,屏幕上的畫麵瞬間就被覆蓋了。
【什麼東西?唱戲給小日子的初生聽?而且還笑得那麼開心!】
【這是想表達啥?“商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戲子無義”?】
【《靈魂擺渡》不是靈異恐怖嗎,怎麼這畫風突然變成民國抗戰了?】
【沒看過第一季?“北平一夜”那個單元不也是換了個風格。】
【不是你們著啥急啊!這才剛開場,能不能等看完再說。】
【……】
彈幕裡的質疑聲不少,好在這個時候看的大部分人都是看過《靈魂擺渡》第一季的觀眾劇迷,有“北平一夜”這個單元故事在前,所以大家還是願意相信後麵的劇情應該會有反轉的。
果然,視頻隨著畫麵的移動,鏡頭從小鬼子們身上轉開,對準了戲台另一邊跪在地上的戲班其他人。
緊接著是一個閃回,一個小日子的大佐拿著武士刀橫在戲班班主的脖子上,獰笑著對穿著戲服的女子道:“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誰說女子不如男。我敬佩閣下的堅持,完全可以選擇不唱,如果你願意整個戲班都陪你一起上路的話。”
看到這一段,觀眾這才恍然大悟,感情人家是被逼迫的啊。
同時,也有不少人認了出來,這個一身戲服、被逼迫的“伶人”,正是《靈魂擺渡》的女主黎沁。
孟白在準備製作推廣曲v的時候,考慮到和正片之間可能存在的“劇透”問題,所以並沒有完全使用原片的素材,而是重新拍了很多鏡頭。
在“赤伶”這個單元的正片拍攝時,孟白、王偉他們曾經考慮過直接讓黎沁來扮演“玉蘭”。
但最終考慮到這可能導致觀眾誤解,“玉蘭”和女主“婭”之間存在聯係,所以後來還是選擇換人。
正好推廣曲重新修改了劇情,和原劇不存在什麼關聯,於是孟白便重啟了這個方案,趁機也欣賞了一下“昆曲限定版”的黎老師。
鏡頭切回,舞台上,一身戲服的黎沁身段窈窕,伴隨著嘈嘈切切的琵琶聲,緩緩開口:“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不少觀眾本以為響起的會是歌詞,沒想到一開口唱的卻是正經的昆曲唱段。
不過影響不大,昆曲本就以唱腔華麗、纏綿婉轉著稱,搭配上黎沁輕柔細膩的吳儂軟語,縱使是之前從未聽過的觀眾,也被吸引住了。
【以前怎麼沒發現,這傳統戲曲聽起來也這麼好聽。】
【昆曲、京劇這些傳統戲曲,本來就相當於是過去的流行歌曲,不好聽也流傳不下來啊。】
【彆說,感覺這昆曲的戲服也比其他戲曲的要好看,特彆是女生穿。】
【你那是覺得戲服好看嗎?我都不好意思點破你。】
【彆說這些沒用的了,安靜聽歌吧。】
【……】
彈幕裡不少人在聊著關於傳統戲曲的問題,但更多的觀眾卻隨著唱段一起,進入到了劇情氛圍中。
伴隨著戲詞聲的漸漸消失,一段華麗的吟唱響起,原本古典的戲曲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了歌曲旋律上。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
輕柔而又悲涼的歌聲響起,畫麵上的劇情也隨之展開。從女主年少學藝、譽滿藝壇,再到亂世烽火、青山白骨。
直到最終,敵人闖入,逼迫她上台為侵略者慶祝。
觀看的觀眾和粉絲這時候也沒有了之前的閒適與輕鬆,取而代之的一股悲從中來的怒火。
儘管劇情裡並沒有出現什麼燒殺劫掠、殺人放火的鏡頭,但大家都早已對那段曆史耳熟能詳,眼前自然而然的便出現了先輩同胞麵對槍口,被逼迫、被奴役的曆史。
“……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