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手上疼痛,心中更痛,古言九五之尊身體不能有殘,母後竟讓他自殘身體,隻為讓寧安帝安心,自己在她心中究竟有幾分重要?
他不想與她同車,如果同車,說些什麼?這邊寧安帝見太後咳嗽著欲與齊王一同離去,心下不快:一根小指換了此生一道保命符,這筆買賣何其劃算?齊地紛紛攘攘,分明是齊王搞的鬼,他就將關係撇得一乾二淨!他昨晚剛剛扣下齊王,今日太後便連著登門兩次,暗暗推敲,明明相問,生生帶走。齊王忽然回洛都,他心中有何盤算?洛都有多少是他的人?那個洛南難道明裡不聽他號令,暗中卻憑他調度?那麼這洛都勢力,再加上齊地勢力,齊王是否有可能揭竿而起?
寧安帝連番部署,讓人盯緊齊王府,又命左衛將軍馮但領兵八萬直奔齊地。無論如何,先平齊地之亂,且將洛南抓了再說。
太後淄車緩入坤暖宮,輜車平穩前行,這一路還是顛得她渾身酸痛。此行正陽宮,太後本著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想法,但寧安帝與齊王雖然表麵和解,其實波平如鏡的湖麵下暗潮洶湧。
太後不是傻子,他這一趟正陽宮之行,雖然暫時穩住了局麵,但寧安帝和齊王並不滿意。前思後想,憂思多慮,精神不舒張,加上本身身體也不好,兩日內世帝、齊王更是沒過來看望,太後便病倒了。
馮但八萬精兵直插齊地,齊地駐兵大為恐慌,畢竟他們目前能調動的兵力隻有兩萬左右。八萬精兵排山倒海而來,豈不如同一個大浪打來,他們馬上便分崩離析,必死無疑?
齊地駐軍軍心不穩,承擔監軍之任的洛南心下十分忐忑。但齊王既然已去洛都,不論齊王被寧安帝抓捕,還是齊王和寧安帝說和,對洛南來說都是十分不利的。因為皇帝未必會問罪齊王,但一定會問罪於他。
為何?一來他幫著齊王招兵買馬,訓練兵士,行幕府之事;二來寧安帝要維持兄友弟恭的表麵情誼,卻極有可能拿他殺雞儆猴;三來當初暗器襲來,洛南並沒有護著皇帝,心想皇帝對他沒有幾分好感。
思來想去,洛南將齊王全然拋諸腦後,表麵上打著齊王旗號,暗地裡傳播著齊王已被寧安帝問罪,期待憑著兵士的勇力和義憤,殺出馮但八萬精兵陣而去。等殺出兵陣,到時再看時局,是往洛都趕,還是往北海東萊郡後撤直奔大海,漂洋過海去丸都。
當然,趙決將軍原先是反對立刻起兵攻城的。傳說齊王已被問罪,但並無實證,即使齊王已被問罪,也應以救出齊王和齊王妃及其子女為第一要務。趙決說到:“齊王不在,軍心渙散,也不宜倉促行事。依我看,應先暗兵挺進洛都,看看齊王近況如何,如齊王無恙則四方平安,如齊王有難,救出後方才起事,豈不是好?”
洛南怒道:“你的人馬未到洛都已被世帝兵馬伏擊了,不僅見不到齊王,還白白損失兵馬。”
趙決也不相讓:“我領著左軍去洛都,你帶著中軍在這裡原地駐守,顏方立領著右軍伺機而動,這樣總行了吧?”
“不行,你的方法行不通,你必須聽我的。”洛南乾脆怒吼。
趙決望著顏方立,顏方立說:“三路行動,我看也是可行的。”
洛南瞪著趙決,取出齊王密信和信物,聲明自己的督軍之權,趙決仍然不服。
洛南便掏出煙布劍將趙決砍死,隻說他不服軍令,讓兵士拖出去。
顏方立看得目瞪口呆,一來洛南行動迅捷,武藝高強,他攔不住。二來洛南動手殺人他也不敢責備,畢竟他有督軍之權。回到自己營帳,他帶了百名左右心腹手下,離開大營,喬裝往洛都而去。
如此一來,一死一走,洛南一人獨大,左中右三軍皆聽其號令,他要往東,誰還敢往西?洛南見軍中有幾位頗有謀略又武藝高強的,提拔在自己身邊重用,立下軍令狀,若令軍心不穩敢言投降,殺無赦。對外宣稱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為齊王報仇,讓齊地百姓能安居樂業。他們的口號是:念齊王,為百姓,思蒼生。
念齊王,為百姓,思蒼生。此消息傳到洛都,寧安帝冷笑,齊王震怒,太後憂思。
寧安帝時刻關注馮但大軍動向,重視糧草輜重供給情況。他指望一舉擊潰亂軍,以免夜長夢多,被代國鑽了空子。
十日內馮但大軍已達東平陵,隔著清清濟水支脈,與東安郡和臨淄遙遙相望。馮但命大軍原地駐紮,休整後再畫策。
而洛南軍已得飛馬探衛密報,得知馮但軍駐兵東平陵。洛南心知馮但大軍路途勞累,又揣度馮但領兵八萬攻敵二萬,必然輕敵。因此他著意點了身旁的李公福司馬領三千精兵,晚上銜枚裹蹄直奔東平陵,突襲馮但大軍,看能否尋機燒了糧草,暫緩目前危機。
李司馬走後,洛南想想還不放心自己,暫將守衛臨淄之事托付馮昌司馬,自己領兵一千給李司馬斷後。李司馬偷偷潛入馮但大軍,尋到存放糧草之處,剛點燃就驚了駐軍,他們紛紛圍攏過來,李司馬左衝右突闖不出道。
李司馬正在著急,忽聞右邊帳篷亦失火,正在眾軍猶疑之際,洛南領兵直接衝出一條道路,朝李司馬高喊:“跟我走,快。”
兩隊人馬迅速融合,洛南在前,手持“煙布劍”,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李司馬帶兵緊跟其後,兩隊人快馬飛速趕回齊地臨淄城。
回城後清點人馬,洛南軍隻損失了四五百人,李公福司馬更對洛南佩服得五體投地。
馮但見自己損失五千人馬不說,還毀了糧倉大半糧草,心中懊惱,忙令加強守備,以防亂軍再次偷襲。
第二日馮但軍原地不動,李司馬便欲再次偷襲。洛南覺得馮但大軍已有防備,不宜倉促行動,令李司馬領兵休息。此時李司馬已對洛南言聽計從,因此便不再堅持己見。
的確,馮但見第一日被洛南軍鑽了空子,因此夜間布防甚密,如果洛南再來偷襲,他便是甕中捉鱉。如果他們硬闖,能平安生還的機會並不大。
喜歡珺璟如君請大家收藏:珺璟如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