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名夏躬身道:“臣諫言,陛下近年來雖勵精圖治,意圖重振大明之威,然則國之大計,在於安民。近月以來,邊疆戰事頻起,雖彰顯陛下恢複河山之誌,但兵連禍結,國庫漸空,百姓疲於奔命,實乃國家之殤。”
“我大明當前之要務,非在於開疆拓土,而在於固本培元。連年征戰,不僅消耗了大量國力,更使得民間怨聲載道,田地荒蕪,糧食減產,百姓生活困苦。”
“臣代表國子監一百二十名貢生,懇請陛下以下蒼生為念,召回前線兵馬,停止無謂之戰,轉而致力於農業發展,減輕賦稅,鼓勵農耕,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庫得以充盈。如此,方能真正實現國泰民安,大明方能長治久安。”
奉殿廣場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等著崇禎皇帝做出回應。
今日之事,隻有兩種結果,要麼崇禎皇帝妥協,下旨召回兵馬,轉而發展民生。
要麼就是陳名夏當場挨一頓廷杖,被打個半死後,再扔到午門之外。
如果是前者,陳名夏就贏了,從今以後,就是青年學子之首。
而如果是後者,那就……贏的更徹底了!
大明的讀書人向來以直諫為榮,如果挨了廷杖,那便是莫大的榮耀,此後在朝廷的地位蹭蹭往上漲,不誇張地,入閣隻是時間問題。
朱由檢臉上的笑意漸漸消失,緩緩開口:“朕出兵討伐建奴,正是為了大明長治久安。建奴屢犯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朕若不出兵討伐,何以安民心?何以保社稷?”
“卿家口口聲聲為民做主,當建奴大軍屠殺我大明百姓之時,卿家為何不去跟建奴,讓他們收起好戰之心,回關外種地去?朕身為一國之君,豈能坐視百姓受難而不聞不問?”
陳名夏聞言,再次躬身行禮,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建奴已經撤兵,下本該安穩。今日之戰,乃是陛下發起,而非建奴。俗話,名不正則言不順,我朝對外作戰,若師出無名,必將難以服眾,且勞民傷財,更是讓百姓苦不堪言。”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