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書遞交到內閣,票擬之後,呈送禦前。
翌日早朝,百官覲見,行禮之後,王承恩走上前來。
“奉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先祖之基業,憂國忘身,**匪懈。今有國事三樁,關乎社稷安危,民生福祉,特此頒下三道詔書,以示下,鹹使聞知。”
在百官詫異的眼神中,王承恩開始宣讀詔書。
一是成立科學院,以實用科學為根基,官員級彆對等翰林院。
由工部左侍郎宋應星出任院首,其他官員從各部堂、翰林院、國子監及地方衙門調任。
第二道詔書,在科舉中加入自然科學分類,考取相應分類的舉人功名,可以直接進入地方衙門,出任主簿、典吏等官職。
考取進士功名,便可進入科學院,或者直接進入六部。
傳統科舉考的是四書五經,科學分類包括算術、農學、醫學、水利、物理、化學等諸多實用性學科,參考教材傭九章算術》、《甘石星經》、《本草綱目》、《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工開物》等,而且每個學科是分開的,算術就考算術,農學就考農學,每個學科都有對應的教材,以及將來可以就任的崗位。
第三道詔書,全國範圍內大力興辦縣學和鄉鎮學堂,凡適齡孩童都可以進入學堂讀書,學費書本費全免,教書先生的薪俸由當地衙門支出。
王承恩將詔書內容念完,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百官急得麵紅耳赤,奉殿上比趕大集的還要熱鬨。
禮部尚書錢謙益站出來,沉聲道:“啟奏陛下,臣錢謙益有奏!”
眾人見狀,趕忙都閉上嘴,周圍又變得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