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犁頗為意外的笑道:“你倒是不藏私,將來是要吃虧的。”
“嗨,都是為了大明。”
朱棣看著河水雙手放在背後:“依照我看,西北有戰事,雲南也有戰事,這些都輪不到我,蒙古人也不是那麼好消滅的,我總有機會的。”
永樂皇帝一般被稱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從而否定朱允炆的統治,隻是把他的統治延長到洪武三十五年。
尤其是小老四的作為職業軍人上台的,同他爹是一個樣,開始反攻倒算。
因為建文帝和他的“執政顧問”們非常勇敢的放棄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大力提倡對文官仁慈的統治以及推進更好的福利待遇。
朱棣的權力是建立在北方邊境上,而且依靠的是軍官們的支持。
朱允炆及其左右與此不同,他們是以南京為基地,他們依靠的是長江下遊的儒家精英階層。
他們認為搞像朱元璋時期那樣的極權主義的和軍國主義的統治,會大大地危及王朝。
因此他們相信隻有提高儒家價值觀和文官的權威,去掉有權勢的和半自治的諸藩封王子,才能使之得到糾正。
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人能夠限製皇帝,同時也沒有人能夠限製文臣。
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成功。
倒不是因為他們在兵力上不如燕王,而是他們沒有多少執政的實際經驗,並且在戰場上缺乏果斷的領導、周密的計劃和首尾一貫的戰略方針。
當然了,有些武將也不是蠢貨,他們對於大明內戰都成保留態度。
但建文帝明顯的重文抑武的苗頭,以及對他親叔叔的狠辣手段,讓不少人不自覺的就屁股歪到燕王那裡去了。
前後十個月,五王被削,過於急迫,朱棣當然是有所準備的。
更何況此前朱棣還擒了北元太尉乃兒不花,聲望超過了他的兩個秦晉兄長。
再加上朱標以及秦晉王都亡故後,朱棣的地位更高。
再加上朱標病逝,朱棣顯示出來軍事才能,對朱棣屢次教誨,叫他在北邊好好鎮守。
朱棣相比於他爹喜歡治理,對於打仗更加感興趣,治理國家有時候就拋給他的大胖兒子。
他討伐蒙古,吞掉安南,實打實擴大明朝的版圖。
當然了,在官府治理和軍事擴張的兩條路上,文官們是極力反對的,這個矛盾就此埋下,並在後麵爆發。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二人的統治都是軍人權力對文官政府的穩定性壓製取得勝利,尤其是朱棣極大的延續了開國皇帝的軍事遺產。
這份遺產使得文官官府黯然失色,同時使得大明帝國達到了權力和影響的巔峰。
但是,經過建文帝改革失敗的文官們構想出來的“文官之誌”並沒有被放棄。
當朱棣噶了之後,他們再一次提倡儒家關於文官政府的原則,並且在洪熙和宣德兩朝取得了具體的結果。
有關朱允炆的生死,多是那些大明精英士大夫們傳的,主要是想要譴責朱棣以及他的支持者,把大明社會問題全都看成是朱棣的專製政策的後果。
這股風氣從大明中葉一直延續到清中葉,章總決定恢複朱允炆的合法地位後,才得到滿足。
王布犁把魚脫鉤放在魚簍裡,重新甩了下去:
“其實沒必要隻把眼光放在北元上麵,大明周遭的版圖很大的,往西還有不少國家,縱然是往東也有倭國之類的,乾掉他們也是擴張大明版圖啊。”
“可是父皇如今因為倭寇不讓出海,再加上蒙元兩次攻伐倭國都損失慘重。”
“我們殺不了上岸的倭寇,渡海去倭國把那些倭寇全都宰了,也就用不著那麼多水軍總是巡邏周遭,也用不著靠海為生的百姓退入內陸過活,簡直是一舉多得。”
朱棣瞧著王布犁再次把魚鉤扔回水裡,稍微思考了一二:
“倭國距離我的封地較近,你的意思是我還要在請父皇在那邊養一支水軍,將來直搗倭國,消滅倭寇?”
“對。”
王布犁哼笑了一聲:“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總是被動防守叫個什麼事啊。”
朱棣連連頷首,他也覺得總是被動防守算個什麼事啊!
那根弦總是繃著,容易鬆弛嘍。
“你說的在理,但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朱棣搖搖頭又笑道:
“你還是與我說說這鴛鴦陣的變陣之法,如何更好的對付蒙古人。”
“當然是加入車陣了,我們打防守反擊。”
王布犁把魚竿插在地上,撿起小木棍在岸邊劃拉:“還得保證明軍士卒的火器犀利。
發現蒙古兵之後,先把車給推上去,車裡有火炮以及各種火器。
待到蒙古人衝鋒的時候,士卒放炮放火器,打亂他們進攻陣型後。
騎兵衝鋒上去糾纏,步卒最後出擊,擴大戰果,同時在原地的士卒重新填裝火藥,推車前進。”
朱棣瞧著王布犁這三板斧的戰法,眼睛一亮。
“有趣,有趣。”
目前而言,這種依靠火器大規模作戰的方式,並沒有被應用在蒙古人身上。
因為炮多是在攻城或者防守上麵使用。
大家為了追趕蒙古人,也多是騎馬作戰。
所以北方等地養馬的挑費不少,而且也建立了不少的草料場(林衝看護被燒的那地界)。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北平設立了六個衛所,如今已經增加到了十六個,還增加了居庸關千戶所,當時何文輝就是在這裡患上闌尾炎的。
這十七處衛所的士卒,待到朱棣就藩後,全都歸他一個人調度。
相比於其餘人,朱元璋還是願意相信自己兒子們的。
待到平定遼東納哈出後,老七寧王就被封在這裡,十個衛所歸他所管。
這兩處地界的防禦相互連接起來,特彆是朱棣這裡,東與遼陽,西同大同相互應援。
這三者就成為北方的三大防區,成為北方的堅固防線。
說句朱棣位高權重其實是不合適的,因為晉王控製的兵馬比朱棣多多了。
尤其是朱元璋這些年不斷的派遣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中山侯湯和等主要將領在山西修繕城池,訓練士卒以為守備,鞏固北方的防禦。
當然目前大明的陝甘寧的西北地區,才是防禦北元勢力侵擾的戰略要地。
今年正月的時候,朱元璋派湯和、傅友德、藍玉、王弼以及中書右丞丁玉前往延安防邊。
尤其是老朱還著重闡述了延安的意圖,此地控西北,與北元勢力接近,若邊防不嚴,必定受到侵害,因此要嚴格備戰。
待到秦王去西安,慶王去寧夏,二王都接手了各自防區的軍權。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不僅要屏蔽腹裡地區的安全,今後還要為開通西域,擴大大明對西域的影響。
如此才能建造出東起鴨綠江,西包羅布泊一線的軍事防區,相互連接,保障北部邊陲軍事指揮權的暢通。
從而避免再有外族入侵,中原朝廷無法收複北方的緣故。
朱元璋也相信自己的兒子是不會輕易放棄北方的領土的。
朱棣也拿起樹枝在濕地裡嘩啦嘩啦,認真鑽研起來了。
依照鄭和下西洋的能力,大明的船隻製造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橫渡太平洋到達美洲,難不成自己也要編纂一個美洲遍地是黃金的謠言?
可這種話該怎麼傳出去呢?
王布犁並不打算由自己去做,按照老朱目前的特務組織,不少事都能給輕易查出來。
不妥不妥。
他對於朱元璋的特務網實在是忌憚的很。
不過現在二人釣魚,周遭都是空曠地帶,無論是朱棣帶來的還是自己帶來的人,全都有意識的不靠過來,這就讓王布犁很放心,他們之間的談話不會被第三個人知道。
總不能水底還有檢校潛伏,給自己掛魚,順便偷聽吧?
想想都不可能!
王布犁回頭望了一下正在忙碌的人,朱棣的王府軍士卒也開始拿著弓箭去射殺獵物去了。
要不然這點吃食,大家都不夠吃。
“等我去鳳陽練兵的時候,便拿出來試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