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安南的平定工作是一個難於處理的重大問題。
大明行政結構的強行建立馬上引起了安南人的反感,他們開始到處反抗明軍。
為此英國公張輔不得不數次平叛。
對於東北地區,朱棣在太祖朱元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經營和管理,建立了奴兒乾都指揮使,設立了許多衛所。
西起斡難河,北至外興安嶺,東抵大海,東北越海而有苦夷(庫頁島)。
奴兒乾都司轄區內的人都得給朝廷上稅,這一點同內地百姓是一樣的,隻不過他們繳納的都是當地土特產。
同樣為了加強聯係,又是新修了兩條驛站線路,保證傳遞文報,運送官軍和貢賦等。
為了保持驛道的暢通,朱棣在驛道經過的地方征發站丁、站狗來服徭役。
為了供應航運的需求,直接叫遼東都指揮使在吉林市附近的鬆花江畔建立船廠,數次在此造船。
明朝初期,此地幾乎沒有什麼叛亂,受到內地的感染,他們在治所建立了一座觀音廟,喚作永寧寺。
寺廟碑文記錄了大明管理奴兒乾都司的事跡,用汗、蒙、女真以及西藏四種文體記錄,並且刻上了從封疆大吏到鐵匠、石匠的百餘人名字。
待到清朝時,官員前去勘察,永寧寺已經被俄國人改為教堂,但是矗立的石碑一直都在。
“對於這三麵的治理,咱還是挺滿意的。”
朱元璋微微點頭:“國土比咱打下來的要大,隻不過咱告訴你大明的天下最後被盤踞在這裡的女真人給得了。”
“啊?”
朱棣大驚失色,有些懵逼,他還從來沒有想過大明滅亡的事,畢竟這才剛立國沒多久。
王布犁同樣表現的極為震驚,他沒想到老朱一早就知道了。
朱元璋很滿意王布犁這震驚之色,說明他不清楚。
“不是,也是一股跟咱出身一樣的窮苦人把大明給推翻了,隻不過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那群降了女真人的士大夫以及勳貴給女真人帶路,讓他們得了天下。”
朱元璋並不介意給王布犁他們二人泄露出一點未來的景象,笑嗬嗬的道:“今後你若當政,還是要加緊對奴兒乾都司的控製,多加經營。
還有那烏斯藏,既然大明軍隊克服了能上高原的事,也要過去瞧瞧有沒有什麼值得種地的良田,讓他們也多上供。”
“兒臣明白。”
朱棣應了一聲,大明本來就是從蒙古人手裡得了天下,未曾想天下最終還是被異族人所得,那豈不是咱的大明又變成了大宋?
這是萬萬不行的,朱棣可不想他的大明去當大宋。
王布犁皺著眉頭佯裝思考,看樣子老朱知道是一丁點都不少啊!
“今後還是多讓女真人當刀啊。”王布犁覺得朱元璋在看自己,遂主動開口:“他們人口少,也沒有多少文化,適合當打手。
我也聽聞他們各個部落之間也有仇,至少不應該讓他們團結起來。”
王布犁的法子跟乾隆往死裡用索倫兵差不多。
“嗯。”
朱元璋也明白這個道理,他現在派人去遼東招降女真人,投降的還是不多。
他準備在遼東的戰事當中,讓他們好好表現給與獎賞,樹立榜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部落來投靠。
“到時候讓他們去西北烏斯藏以及西南作戰。”
聽了朱元璋的話,朱棣連連點頭,對於女真人這件事他是記在心上了。
“父皇放心,我定然不會輕易略過這件事的。”
朱棣則是再想著英國公張甫是誰,他一丁點印象都沒有。
“安南之戰打的也不行,數次平叛,一直都消耗朝廷財力。”
王布犁也提了一嘴:“前後用兵十萬多,糧餉消耗了百萬,真是敗家,到了安南等地為什麼不進行屯田?”
朱棣嗯了一聲確實是沒有如此做,反倒是一個勁的往那邊運糧。
“我同那些使者聊過,他們那些地方的稻米幾乎是插下去就能成熟,而且有些地方一年還會熟三次,完全可以穩紮穩打。
在那裡控製大批量人員,同時扶持起親明的當地人,讓他們自己個去對付當地人。
這些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會比大明對當地人更加狠辣,沒點投名狀,憑什麼給他們好處?
如此一來,他們之間相互廝殺的越發嚴重,大明才好占據更多的好處!”
王布犁完全沒有顧及朱元璋說的什麼不征之國,隻是接二連三的給出建議。
朱棣連連點頭,建議是這麼個建議,可惜那個時候咱妹夫也不在了,想要問他,也是沒什麼法子。
“咱都說了安南是不征之國,難不成你在那裡也發現了金礦?”
麵對朱元璋的提問,朱棣也不知道自己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征服那裡是個什麼樣的心裡。
總之就是打了!
治安戰這種才是最為耗費精神的,朱棣的軍隊在正麵戰場上所向披靡,但是在這種日久的百姓反抗當中,還是落了下風,最終不得不放棄。
主要是太費錢糧了!
“父皇,此事我也不清楚。”
“嗯,好好經營遼東,朕記得遼東也有金礦,隻不過一直沒有被發現。”
朱元璋又給朱棣透了個底。
朱棣瞪大了眼睛,未曾想還有意外驚喜,今後就能往遼東就派出更多的探子去探查了。
“多謝父皇,兒臣記下了。”
“至於你遷都的事,其實朕早有考慮,它離大明的邊境太遠,應對蒙古人的襲擊消息總是滯後的,可是一旦離開南京,便對更加富庶的南方控製弱了,他們那些人就會生事。”
朱元璋悠悠的歎了口氣,北平麵對邊境線也實在是太近了,而且距離南方也很遠。
這樣不利於他控製,而且那些異族騎兵南下,直接就能衝破長城,攻打大明首都,那必然天下震動,受到極大的衝擊。
如此一來,不利於朝廷的掌控,再加上修繕京杭大運河來供應北方糧食,那萬一南方這群人上報災害,沒有糧食。
北方所需的海量糧食沒有了著落,豈不是被南方這批士紳給賣了?
王布犁能明白朱棣遷都的意思,即北方是他個人的權力基地,他在叛亂和登基之前已經為保衛東北邊境或征討蒙古人而經營了多年。
他的權力和取得支持的基地位於北方而不在南京,他對南京頗為陌生。
所以他自然需要一個便於鞏固其帝國的國都。
南京位於長江下遊,作為一個經濟中心,它具有壓倒的優勢。而它遠離北方和西部邊陲,永樂帝認為那裡是最易遭受攻擊之地。
最後,出於政治和軍事的原因,北京優於其他一切地方:
它既可充當對付北方入侵大明的堡壘,又可以作為支持皇帝在北方執行擴張性政策的一切活動的中心。
另外,在曆史上的這一時刻,北京似乎是能夠充分供養大批戍軍和大量平民的北方的唯一大城市。
通過把北京定為京師,永樂帝就能夠部分地實現他建立一個擴張的和外向性的帝國的幻想,這個帝國包括邊陲和內地。
“黃河流過山河四省,這條河太容易鬨水災了,很容易就造成大批百姓流離失所,糧食供應不足。”
朱元璋歎了口氣:“朕甚至能告訴你大明末期的時候,整個北方都很難有糧食產生,天災人禍,連廣東那地方都能下極厚的雪,你就說大明還能挺住嗎?”
朱棣再一次被大明滅亡的事給鎮住了,對於元朝滅亡他也聽過不少消息,可實在是沒有從他爹這裡得到的消息更加讓他震驚。
王布犁靠在沙發上,並沒有搭茬,大明無了,老朱還能如此輕鬆的說出來,隻能說明他知道這個消息很久了,心裡已然是接受了,並不是剛剛得知。
朱棣深呼一口氣,畢竟是他選擇的遷都:
“父皇,難不成將來大明的北方都陷入了冰凍當中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