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小子知道的比自己還要多!
他都快他媽的成明史專家了。
王布犁心裡也泛起了波瀾,若是朱元璋一心想要讓朱標的子嗣上位,自己改如何搞啊?
現在他把握不準,朱元璋到底是知道多少。
徐妙雲同樣深感當今陛下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一旦他決定的事情,除了馬皇後之外,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勸解。
自己的夫君將來能夠登上帝位,可這也不是陛下的真實想法,一時間她內心也是十分的糾結。
“兒臣知錯。”
朱棣果斷認錯,可是宦官幫他,作為皇帝,任用宦官為親信是正常的。
他們代表著皇權,隻要皇帝不再信任他們,他們就完蛋了。
難不成大明真能出現像唐朝那種廢立殺戮皇帝的宦官嗎?
朱元璋擺擺手,表示懶得聽這種事。
更何況他還沒有犯過這種錯誤呢。
今後真按照他看到的那樣走,朱元璋相信老四會自己多加注意的。
而且朱元璋也懷疑那些宦官給朱棣通風報信,這裡麵未嘗沒有王布犁的事。
朱元璋早就懷疑他們兩個一內一外相互配合,要不然朱允炆不會做出那麼多昏頭昏腦的事情來。
亦或者朱允炆真的做了,但是王布犁在背後推動了。
朱元璋絕不相信王布犁這個人在如此大事上,他能置身事外。
他會置身事外!
當初這小子還建議自己對於宦官要嚴格管理呢,未曾想待到朱棣奪得天下之後,王布犁並沒有繼續諫言。
所以朱元璋不清楚王布犁是不是在朱棣登基沒多久,同樣也因病而亡了。
這些事都是未知數。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就想要更快的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朱祁鎮的存在很弱,幾乎都是說王振如何如何,或者說朱祁鎮雖然早早登基,但手裡沒有多少權力,先前是聽太皇太後以及三楊的。
待到他終於長大之後,對於大明也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是身邊王振的影響極大,喜歡用軍事說話。
南征之類的又有軍方的支持,總之就是打仗順便撈錢。
再加上流民問題,不斷的起義以及逃戶。
自朱元璋創立衛所以來,衛所軍生活就異常艱苦,月糧過低,又常被軍官克扣,難以養家糊口,以致不斷發生衛所軍人逃亡的現象。
至正統年間,逃亡情況更是不可收拾,再加上又鬨了許多災荒。
朱棣瞧著自己重孫子的局麵,臉上儘是擔憂之色。
可謂是外有內患啊!
那麼多事需要去處理,大明高層許多人都腐化了,底層的百姓與軍戶生活的更加慘烈。
而瓦剌貴族也先已然是稱雄蒙古,實力強橫,經常開啟挑釁。
大明朝廷沒有對他采取有力的措施,並且肯定低估了他在蒙古人中的權威和他的軍事力量,而仍把東蒙古的脫脫不花汗當作真正的統治者。
明朝廷接納了一個瓦剌納貢使團,當它試圖索取過高的款項以償付他帶來的馬匹時,被王振所拒。
也先繼續同蒙古其餘勢力進行聯姻,不斷的壯大自己,明朝的邊將知也先勢力迅速增加必然造成大禍,屢次向朱祁鎮上書。
朱祁鎮僅僅是讓邊將仔細防禦而已,沒有其他的舉措。
時機到了之後,也先他兵分三路發動進攻。
脫脫不花率兀良哈各旗進入遼東襲擊;他的部將知院阿剌圍攻宣府;他本人向大同進軍。
也先的軍隊在大同東北的陽和擊潰了後勤供應很差和領導無能的大明軍隊,並且直逼大同。
年僅22歲的皇帝朱祁鎮在王振鼓動下要親自率軍與也先的部隊交戰。
興許是西南的勝利和在福建鎮壓叛亂者成功的捷報的結果,讓朱祁鎮本人過高估計了大明軍隊的力量。
興許是朱祁鎮受到了在幼時與其衛兵玩軍事演習遊戲的鼓勵,以及自己祖輩馬上天子的遺傳,他相信自己能夠在戰地指揮一支軍隊。
更或者是其聲譽因南方諸多戰役而提高了的王振認為明軍是所向無敵的。
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朱棣臉色都有些蒼白。
他當然知道馬上天子是不好當的。
光是行軍調動,以及糧草供應都是一件大活。
可是朱祁鎮與王振二人一拍腦袋就決定要乾了!
朱棣瞧著自己重孫子臉上那得意的笑容,就知道他對於軍事並沒有太多的了解,以為打仗是過家家呢。
光靠著人數多就能堆死蒙古人!
要真是如此容易,朱棣怎麼可能還會把這個後患留給繼任者們呢?
但是朱棣此時還是心存僥幸的,至少軍中還有老將坐鎮。
皇帝親征是能夠提升士氣,但隻要不胡亂指揮,便可保無虞。
相比於朱棣的心存僥幸,朱元璋此時提起來的心到了嗓子眼。
他當然不是第一次瞧見皇帝親征,正德那小子自己個都能拿刀子去外麵同蒙古人火並去。
雖然他荒唐了一些,但也是能力博獅虎之人,手上有把子力氣。
可朱祁鎮在他看來,完全沒怎麼練習過武藝,那些老師幾乎都是文官,未曾教過他什麼兵法以及軍事上的知識。
他完全是長於婦人之手,竟然也想要在戰場上靠著勇武來證明自己,簡直是昏了頭!
朱元璋微微攥著拳頭,一時間有些沉悶。
這個子孫輩的皇帝可千萬彆出什麼差錯啊。
王布犁偷偷摸摸的瞥了朱元璋一眼,心想他一會要是看見朱祁鎮腦淤血的操作,不知道要作何感想?
於是他想了想,便從一旁掏出一個相機架在前頭,一會就控製一下,拍拍照片。
到時候讓老朱時刻瞻仰自己臉上的神色。
畢竟整個大明,也就朱祁鎮這老小子著實是不當人子了。
徐妙雲自幼在將門當中長大,就連她都看出來不妥了。
“此事若是處理不好,就極有可能讓我大明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徐妙雲悠悠的歎了口氣,可千萬彆成為宋徽宗那樣的皇帝。
否則大明的皇帝就要被釘在恥辱柱上,遭人千百年的嘲笑了。
朝廷對這個決定大為震驚,並提出抗議,力勸皇帝不應親自冒險。
但這些抗議在王振的鼓動麵前被朱祁鎮置之不理。
朱祁鎮皇帝指定他的異母兄弟朱祁鈺在他親征期間攝政,一支大軍足有五十萬人被匆忙組成。
以皇帝朱祁鎮為首的指揮部包括二十個有戰鬥經驗的將軍和一大批高級文官,由王振擔任戰地統帥。
朱棣一下子就坐不住了,他指著眼前的巨幕道:“不是,咱大明真厲害也沒有一下子就聚攏五十萬人的能力啊?
人吃馬嚼的,再加上糧草以及車輛,國庫怎麼可能會如此充裕?
他們連南方那些叛亂以及百姓造反都短時間內搞不定,還妄想去打更加野蠻的蒙古人!”
朱棣仰天長歎道:“真是氣殺我也!”
王布犁瞥了他一眼,心想後麵還有更加腦淤血的存在呢,你可彆一會接受不了。
“哎,儘管這支大軍準備不足,供應很差,領導無能。
既然陛下說大明今後還有皇帝存在,就算此次皇帝親征顯得十分的傻唄,興許是天佑大明,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差錯呢。”
“怎麼可能!”朱棣分外激動,臉上儘是憤怒之色:“方才你沒看見是如何描述盤踞在蒙古的瓦剌人嗎?
他們出現了雄主,而我大明沒有出現雄主,相反皇帝腦子糊塗,身邊又有宦官蠱惑。
蒙古人的雄主是經過戰場上檢驗出來的,沒本事的早死了。
若是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即將成為我大明最大的一次軍事慘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