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後世人厭惡的原因不止如此。】
天幕還在繼續,曆朝曆代的大臣也在記錄,身後名很重要,記下清朝的所作所為,反著來準沒錯。
【清朝在大力打擊民間文化的同時,對大殿上那正大光明牌匾視若無物,典型的雙標。】
【為了維護統治,清朝不惜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甚至因為騙人騙久了,就連清朝自己都相信了。】
【在清軍入關時,掌握火器的主要是漢人,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清軍開始全麵推廣火器,在日後的戰爭中,清軍也繳獲了許多西方先進火器並且進行了仿製。】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本人也把火器視為國之利器,甚至要求清軍能達到在戰場上鑄造火炮的水平,同時還把八十五種火器列為製式裝備。】
【但這其中就有一個問題了,當時的清軍中依舊保留著一半冷兵器,而且乾隆皇帝本人還儘量避免討論火器,而是重點提到了騎射的重要性。】
此時已經嘗過火器甜頭的皇帝們明白了乾隆的意圖。
“嗬,防備唄。”劉詢撫摸著自己的愛槍,對乾隆皇帝更加不屑了:“你應該慶幸沒和朕生活在一個時代。”
【隨著民間火槍數量的增加,乾隆皇帝下達了弓箭替代火器的禁槍聖旨。】
【乾隆皇帝的本意就是想混淆視聽,讓漢人忘記火器。】
【雖然是乾隆皇帝下的禁令,但乾隆皇帝知道火器的厲害,但是到了嘉慶繼位就出事了。】
【嘉慶的聖旨中就明確表示大清以騎射立國,火器是漢人才用的,認為弓箭才是根本,就下令八旗軍不必學習火器。】
【這種刻意壓製,導致火器發展落後,以至於皇帝都信了。】
此時的乾隆皇帝又氣吐血了:“廢物!廢物!”
【以至於後期清軍被西方列強吊打。】
【清朝被罵的最慘的就是清朝的愚昧與無知。】
【在西方列強入侵時,身為農業國的清朝打不過工業國很正常。】
【清朝最該被罵的不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而是在失敗後的態度太差了。】
【當時被西方工業國家衝擊的並不隻是清朝,倭寇國也是其中之一。】
【倭寇國受衝擊的時間甚至比清朝晚十三年,但倭寇國在受到衝擊後僅僅兩年就開始了工業化改革,這種改革不止是在民間,還有軍事。】
【而清朝這邊,因為口岸的開放,廣州失去了壟斷的份額。】
【這就讓廣州的商人不爽了,你和商人談國家大義,商人不一定會搭理你,但是如果動了商人的錢袋子,那商人一定會拚命。】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因為英軍的封鎖,廣州商人就主動掏錢給清朝造軍艦。】
【當時的道光皇帝知道後很支持,所以軍艦開始建造了。】
【但是造到一半,就發現整個清朝沒人懂蒸汽機技術。】
“蒸汽機。”李世民撫摸著桌子上的圖紙:“讓朕看看你的能力。”
【那個時代的軍艦,如果沒有蒸汽機,就等於海上的靶子,沒有任何用處。】
【所以廣東商人決定雇傭西方的技術人員教清朝製造蒸汽機。】
【但這個建議直接被道光皇帝駁回了,寧可不要也不許讓西方的技術人員進來,甚至都不買。】
劉徹一頭霧水:“這人有病吧?有好東西都不要?”
【這種打死不與外界交流的事也就滿清能做的出來。】
【哪怕是在明朝都快滅亡時,知道了西方的火炮技術好,那也是趕緊學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