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附近的一家大院落,被楊臨買下來後建成了一個匠作坊。
還派了二十幾個營兵日夜輪流守護。
魯瓚正在帶著徒弟打磨著做神臂弩的木料。
“魯老。”
楊臨走進來打了聲招呼。
見到楊臨,魯瓚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恭敬的起身。
“縣尊來了。”
在楊臨的示意下,木匠們不用行禮,接著做手上的事情。
隨後他看向魯瓚。
“魯老,現在有多少架神臂弩?”
“上次給守備營送去了五十架,新做好的有二十餘架。”
魯瓚直接說道。
楊臨微微點頭,再加上之前的,一共就是八十餘架,數量還是有點少。
楚州有馬,不過是矮馬,體格小耐力強,用來馱運物資可以。
但在戰場上和金人的戰馬比起來簡直雲泥之彆。
如今齊豐的騎兵營雖擴充到了一百騎,但大多都是楚州馬,隻有三十餘匹是他們從北方帶來的。
對付金人騎兵,主要還得靠弓弩。
“魯老,我有個提議,你看可否?”楊臨拿起一架未完成的神臂弩,仔細看了看。
魯瓚恭敬地站在一旁回道:“縣尊請說。”
“弩機工藝複雜,嫻熟的老工匠做一架出來都要花費不少時間,新人從頭開始學則要更久。
但若是把整個神臂弩拆成一個個的部件,一個學徒隻需要做其中一個部件,最終再由老工匠組裝成型,豈不是更加省時省力?”
楊臨提出的是流水線的生產方法。
要說效率,沒有什麼能強過流水線的。
實際上古代也有類似流水線生產,但不如楊臨說得那麼細分。
如今神臂弩的不足之處,已經被魯瓚改進得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流水化生產。
“一人隻做一個部件,久而久之便熟能生巧,做起來更快不說,還能將各個地方隔開,不用擔心製作技藝被偷學出去。”
楊臨的話剛說完,魯瓚突然抓住了他的胳膊。
有些興奮地說道:
“縣尊,小老兒早就想跟您說了,光教這幾個徒弟教不過來,根本沒空做其他的弩,若照縣尊所言,每個人隻要教一部分的話,肯定能快很多!”
“其他的弩?”
楊臨直接抓住了重點。
魯瓚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不錯,小老兒想到一種大型的弩,可以馱在車上,或放在城牆上,能射得更遠,威力更強!”
“嘶……你說的是床弩吧!”
楊臨直接好家夥,沒想到魯瓚還真啥都會做。